刘永富:党的十九大报告有多处关于脱贫攻坚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高度重视,高度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
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效是全方位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国贫困县数量首次实现总量净减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选派驻村干部277.8万人,他们投身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壮大了贫困地区基层组织,联系了群众,锻炼了本领,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全社会脱贫攻坚氛围日渐浓厚,广大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营造了向上向善的社会环境,弘扬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举措。十九大报告把精准脱贫作为要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增强信心,坚定决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记者: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工作安排?
刘永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对思想脱贫要有耐心,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能空对空。
首先,政策设计不能养懒汉。比如在贫困村开展光伏扶贫,建一个村级电站一年有二三十万元的收入,有人提出把钱分发给贫困户,这就容易造成政策养懒汉。现在很多地方这么操作就值得鼓励:村级电站收入归村集体,用来购买公益服务,比如聘请贫困户从事村治安巡逻、打扫卫生等工作。为更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政策设计导向上,要坚持“谁干支持谁,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动员干。”
其次,要通过宣传发动、乡村自治等方式进行合法管理和引导。比如一些地方出现“给老人分家评上贫困户、孩子不赡养自家过好日子”的现象,村里的村民道德委员会把这样的家庭上“黑榜”,通过熟人社会的道德压力,纠正这种不良现象。
再次,帮扶干部要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帮扶方法。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发动贫困户成为脱贫的主角,在辛勤劳动中收获自尊,收获信心,逐步脱贫。
记者:深度贫困地区是短板中的短板,请问在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方面,将采取什么样的举措?
刘永富:目前,全国有200多个县贫困发生率超过18%,约3万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超过20%。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最有可能影响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坚持中央统筹,新增脱贫攻坚资金、项目、举措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重点支持“三区三州”(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区域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坚持落实部门责任,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落实行业主管责任,对“三区三州”和其他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问题,予以统筹支持解决。比如,国土资源部印发实施《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其中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省份之间可以流转交易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相关省份优先安排深度贫困地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坚持省负总责,各省(区、市)要统筹整合资源,紧盯最困难的地方,瞄准最困难的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本区域内深度贫困问题。
记者: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贫困县将脱贫摘帽,如何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脱真贫、真脱贫”?
刘永富:贫困县脱贫摘帽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果的具体体现,必须把严和实的要求贯穿全过程、各环节,确保“脱真贫、真脱贫”,使脱贫成果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贫困县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中部地区贫困县贫困发生率要降至2%以下,西部地区降至3%以下。同时,还要完整履行县级提出、市级初审和省级核查公示审定等程序。在中央层面,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退出情况进行专项评估检查。对不符合条件或未完整履行退出程序的,责成相关地方核查处理。对符合退出条件的贫困县,由省级政府正式批准退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贫困县退出主要评估检查4项指标:分别为中部地区贫困发生率必须低于2%(西部地区低于3%)、脱贫人口错退率必须低于2%、贫困人口漏评率必须低于2%和群众认可度必须高于90%。
“脱真贫、真脱贫”必须层层较真碰硬,实行最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主要是看政策、帮扶措施落实了没有,看你扶贫的成效如何,切不可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那一套。只要扶贫工作做精准、做扎实了,就不用担心考核和检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脱贫攻坚是在基础最薄弱的贫困地区开展最精准的工作,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我们要直面这些问题,以对历史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加以解决。2017年底,中央纪委出台工作方案,决定从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2018年作为作风建设年,以好的作风促进脱贫攻坚,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