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温州金改:从自发改革到顶层设计

发稿时间:2012-05-08 00:00:00

  温州作为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连接点,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浙江整个经济金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对东南沿海及腹地有着很强的辐射作用。2011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批复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方案。在温州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金融改革创新中先行一步,为全国金融改革创新积累实践经验,提供示范。

  自发改革和专项创新

  推进动温州金融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温州私营企业在农村得到快速发展,所需生产经营资金剧增,而当时信用社由于存款利率偏低,组织社会资金能力弱,贷款业务萎缩。为了适应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需要和信用社的自身生存,温州苍南县金乡农村信用社于1980年10月主动提出试行“以贷定存、存贷利率浮动”的办法,迈出了温州利率改革第一步。1983年4月开始在温州市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信用社推广这一做法,初步解决了私营企业在农村资金需求量大、信用社组织社会资金能力弱、贷款业务发展缓慢的问题。

  金乡农村信用社改革利率的初步探索,得到当时国务院领导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等同志的肯定和支持。他们指出农村信用社可全面实行利率改革。1986年初,在总结完善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中国工商银行平阳县支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苍南县支行在所辖网点实施“存贷结合、利率浮动”业务,拉开了国有商业银行利率改革的序幕。198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制定了以“区别对待、期限管理、适当浮动”为原则的利率改革试行方案并经批准实施。温州市被正式确定为全国利率改革试点城市。从此,利率改革试点从农村基层行、社逐步扩大到城镇支行,以国家基准利率为主、浮动利率为辅的双轨制利率体制初步形成。200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了《温州市人民币利率改革试点方案》,规定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最高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50%,贷款利率最高可以上浮100%。新一轮利率改革向市场化迈进。

  温州金融改革30多年来,强化了银行信贷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激励机制,推动了温州模式的提升,促进了温州经济的发展,同时影响并助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仅是单项改革,难以整体综合推进,“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金融规范化和阳光化等问题难以根本解决,经济和金融运行压力依然存在。

  温州模式迫切需要

  综合整体推进金融改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州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78年到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从13.22亿元增加到3350.9亿元,年均递增18.3%。2002年,温州市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列为中国6个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但是,从2004年到2011年这8年,温州金融改革一度停滞不前,金融改革先发优势弱化,尤其是民间资本多投资难和中小企业多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温州地方金融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匹配。

  一方面,民间资本多投资难问题亟待解决。当前温州民间资本总量超过6000亿元,且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由于受区域条件制约,投资渠道不畅,民间资本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在本土投资实体经济而成为投机性比较强的游资。国务院虽然颁布了“新36条”,但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问题仍然存在,在温州表现得特别突出。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随着近年来温商网络遍布全国与世界各地,民间金融日益活跃并逐步向机构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参与民间借贷的资本超过1200亿元。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据2011年相关部门调查显示,在受调查的企业中,认为当前资金面偏紧和很紧的企业合计占到78%,平均资金缺口为16%。2011年对558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小微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利率范围一般在7.32%~8.52%(大中型企业为6.1%~7.87%),有些高达10.36%,信贷成本高于大中型企业。2011年全市银行业机构实现利润190.94亿元,同比增加45.05亿元,增长30.88%,远超工业企业3%的平均利润水平。

  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不畅,导致地下金融发育非常充分,出现了高利贷、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民间金融阳光化和规范化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应该说,单一的利率改革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综合整体推进金融改革。

  温州金融创新

  为全国金融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获批,给了我们破解“两多两难两化”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将为全国深化金融改革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此次金融改革,是自下而上的要求,全方位的顶层设计,着力破解温州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两多两难”等突出问题,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化和阳光化。主要目标是,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构建与温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到2015年,温州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5%左右,金融产业发展成为温州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十二项主要任务,结合实际,温州市制订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着力抓好十二项主要任务的落实、深化和创新,突出抓好五个重点:一是突出健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重点推动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发起设立新型金融组织;推动农信社改革向商业银行发展,实行各县(市、区)国有资本、名优企业分别吸收入股;出台政策优先扶持村镇银行跨辖区设立机构,真正达到民间资本、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二是突出促进民间金融阳光化和规范化。重点开展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和发展电子商务。三是突出正规金融产品服务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在授权授信、绩效考核、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完善银行业考核机制,力争全年新增贷款1000亿元。四是突出发展资本市场。重点推动企业多渠道上市融资,力争将温州产权交易市场与台湾柜台交易有效对接,争取纳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的场所。五是突出地方监管体系建设和风险防范。设立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简称“市金融局”),同步在市公安局设立金融犯罪侦查支队,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扎实推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

  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全面落实

  在制订并上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同时,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温州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并按照先行先试的原则,对温州市委市政府决策范围内的改革事项,先行组织实施,为正式实施金融综合试验奠定基础。

  下一步,我们从搭平台、促规范、强监管等三个方面入手,全力以赴抓好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解决“两多两难两化”问题,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金融体系。

  一是搭平台。搭建集聚平台:加快推进“一区一街”建设,尤其是推动已入驻金融集聚区的8家机构加快建设,在土地落实的情况下,启动第三批4幢大楼建设的前期工作,争取金融集聚和辐射功能早日发挥。搭建融资平台:发展温州人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做大做强股权营运中心,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搭建服务平台:发挥市级金融机构业绩考核正向激励导向,推动商业银行在各县(市、区)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服务机构,加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责任保险等试点,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和农房集聚改造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推进经济转型发展。

  二是促规范。积极推进三个试点,促进民间金融阳光化和规范化。实施《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0家。抓好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在确保3家稳健经营的基础上,继续选择不少于3个条件成熟的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推进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改革,协助抓好村镇银行发展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推动金融创新有新的发展。

  三是强监管。坚持创新改革和防范风险两手抓,在支持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提高金融市场发展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的作用,加强对资本运作类企业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管检查,规范运行。在保护和支持正常民间借贷活动的同时,加强民间借贷风险处置,实施市县两级联动,按条线开展民间借贷风险排查,按县(市、区)建立处置非法金融大案要案督办机制,全力做好稳定规范金融秩序工作。

  作者系温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