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雨中读杜诗

发稿时间:2017-11-30 14:35:35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丁国强

  人到中年,越发喜欢雨天,无论是细雨连绵,还是大雨滂沱。在雨中,总有许多心事可以梳理和回味。在雨中沉思,最好的陪伴是杜诗。每一个经历人生跋涉的人,都会在杜诗中获得心灵的慰藉。雨中读杜诗,是一种人生修炼。

  杜甫是一个直面人生、热爱人生、投入人生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沉郁顿挫、气象宏大,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美学。杜甫是一个认真对待人生、深刻反思人生的诗人。杜诗承载着辗转坎坷的人生颠簸和身逢乱世的人生痛苦。杜甫写尽了人间悲凉。“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杜甫之悲,是人生之悲,更是家国之悲。由于是切肤之痛,所以悲得真切、悲得深刻。“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诗里面有着对人生的挚爱,正因于此,杜甫的悲叹都是积极的、向上的、纯洁的、大气的。

  杜甫是于穷困中站立的精神巨人。莫砺锋说:“杜甫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穷愁潦倒的一介布衣,平生毫无功业建树,却实至名归地跻身于中华文化史上的圣贤之列,从而实现了人生境界上跨度最大的超越。”杜甫不仅没有被苦难所击倒,而且将苦难转化为内在的精神资源。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少陵以穷愁寂寞之身,藉诗遣日,于是七律益尽其变,不惟写景,兼复言情,兼复使典,七律之蹊径,至是益大开。”杜甫的作品是在苦难人生中熬出来的、炼出来的,他努力在黑夜里寻找生活的光亮和温暖,所以他的作品既有“听猿实下三声泪”的凄怆悲凉,也有“碧梧栖老凤凰枝”的沉郁绚烂。程郁缀在《古典诗歌与人文精神》一文中写到:“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总是能够从自己的不幸想到天下的不幸,于是由于他人的不幸就忘记了自己的不幸,这是道德的极致。”朱东润说:“为什么宋人论诗特别推重杜甫?因为唯有杜甫能指出人民深刻的感受。”杜甫与人民群众的情感是最真切的,没有任何隔阂。几千年,在苦难中浸泡的人民群众大都是无语的、喑哑的,甚至眼神也是灰暗的。唯有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才能够在动荡中呐喊、于悲凉中歌唱。从这个意义上说,杜甫可谓是直面惨淡人生、正视苦难现实、为人民代言、为生民立命的精神领袖。陆游说:“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扶几空咨嗟!”杜诗的意义和价值远远超出文学成就的范畴。杜诗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平庸、不屈服的强大心灵。

  经历了人生种种不幸和不公,杜甫没有不甘、失落、郁闷和沮丧。有的只是忧患、悲悯、爱和不屈的抱负。杜甫是中华民族最伟大、最深刻的励志者。王学泰在《写在历史的边上》一书中说:“在诗人中,最有原始儒家精神的是杜甫,他内心中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深入其骨髓,融合到其血液。”面对挥之不去的苦难和阴影,杜诗里面居然找不到一丝无力感、失败感。这位饱经沧桑的诗人从来就没有吐过槽、发过牢骚,苦难给他的是无边的力量和无尽的向往。叶嘉莹说:“杜甫作为一个诗人,他有着健康、博大、正常的心理和人格,能够使自己诗歌中感情的、艺术的兴发感动与伦理道德完全结合在一起,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读杜诗是最积极的人生积累,我总是劝身边那些自怨自艾的朋友读读杜诗。读了杜诗,你才会发现自己的叹息和哀怨是何等的无聊。

  “诗史”不仅是一种文体,而且是一种生命体验方式。杜甫以其苍凉的身世和悲苦的人生为我们提供了感受更深切、情感更强烈的历史记忆。这些记忆与民族的精神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板。杜甫把苦难刻进了中国的心灵档案。他不是历史的旁观者,更不是匆匆过客,他已经融入整个民族的悲喜之中。在中国古代诗人中间,杜甫有着更高的境界、更深的情怀。清朝嘉道年间诗人马时芳在《挑灯诗话》中说:“少陵尤胜,其识高,其思深,其竖义崇高而坚确,偶一涉笔必无细响。”

  中国文人里面有太多的乐天派、闲适派,有太多的闲情偶寄、歌舞亭榭、小桥流水。这越发衬托了杜甫的孤独和挺立。诗圣杜甫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他用诗歌铸造了千古人格。钱穆认为,杜甫的价值和意义高于屈原。“杜甫经历了唐之全盛期,再下及中衰,再经安史之乱逃到甘肃,后转入四川,晚年到肃宗恢复两京,故杜甫之诗可称为‘诗之史’,为屈原所不及,因屈原仅只经历楚国而已。”学者王直方说:“不行一万里,不读万卷书,不可看老杜诗。”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回过头来读杜诗,读上几句,你就会热泪涌眶、掩卷而泣。杜诗里面有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的心事、不灭的苦难记忆和不变的初心。

  萧瑟时节,最适宜读杜甫那首《秋雨叹》:“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拥有第一等襟抱、一等学识、一等真诗的老杜,眼前的景象与内心的波澜交织在一起,充溢着对时代的追问、对人生的执着、对美好的向往。■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