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建成生态强省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发稿时间:2017-11-29 15:57:28
来源:《研究与决策》作者:史海威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实现从绿色大省向生态强省转变。”生态强省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生态系统承载能力更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更强、生态文明制度保障能力更强、绿色的生产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更包括生态经济整体实力更强。我们认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建成生态强省的关键,没有强大的生态经济,只能算“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绿色大省,而不能称为生态强省。

  一、一个区域可以“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湖南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省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水资源总量充沛,拥有湘资沅澧四水和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湿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6.47%,湿地保护率和国家湿地公园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达59.64%,居全国第5位;长株潭两型试验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等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平台,覆盖全省四大板块。可以说,我省已经具备了建设生态强省的自然基础。但基础不等于现实,建成生态强省任重道远。

  守着丰富的生态资源,长期过着穷日子,“富饶的贫困”是我省不少地区的现状。51个贫困县市区大部分处于生态资源丰富的武陵山、罗霄山片区。典型的像桂东县,作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其森林覆盖率达85%,排全省第一,但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显然,没有这些贫困地方的生态强县,就不可能有整体上的生态强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并不等于坐享财富。如果不能真正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不仅生态保护不可持续,脱贫攻坚的任务也不可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愿景更难以成真。总之,绿水青山不能变成金山银山,生态强省的“强”字就无法体现。

  生态必须变成强省的一种动力,而不是一种阻力。若长期不能改变“生态富裕=贫穷落后”的现状,就是认识不到位、工作不作为、能力不匹配。改变这种现状的根本途径只能是加快发展,让生态资源充分变现,实现由生态涵养向生态经济的转变,舍此别无他途。不过,强调生态资源变现并不是要求每个县域都要深挖金山银山,实际上这也是不现实的,尤其对生态脆弱的地方,保护的责任大于发展的要求。

  二、正确把握生态经济的内涵外延,因地制宜优先发展生态经济

  一般来说,生态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重要特征,以经济绿色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要内涵,以经济与环境和谐为根本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生态经济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的价值,能够形成并带动一大批新兴产业,能够引导产业结构优胜劣汰,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发展生态经济要两条腿走路,既要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使生态优势最大化,也要有效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点,发展出生命力强的新经济,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具体说来,当前应该做好以下工作,大力发展以下产业。

  一是擦亮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金字招牌。生态经济区既是过去“生态保护区”和“经济开发区”提法的升华,更是发展模式、发展方式的升级。洞庭湖是湖南的“母亲湖”,也应该是湖南发展的“绿心”。要用好用活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这块金字招牌,谋定后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站位推动,让乡村、城镇、旅游、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嵌入生态区域规划,统筹做好“生态+”这篇大文章,形成“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的良性循环,力争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全国的生态品牌、发展品牌。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旅游业逐渐成为全民参与就业创业的民生产业和综合性现代产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引领转型升级成为时代趋势。目前,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正处于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期,未来20年乃至35年,仍将处于旅游发展的黄金期。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成为很多省份共同的战略决策。我省“十二五”期间,旅游总收入由1425.8亿元增长到3712.9亿元,年均增长21.06%;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例由8.97%增长到12.78%。今后,我省发展旅游业要在加大旅游产品供给,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整体品牌形象的同时,充分发挥“旅游+”的拉动、融合、催化、集成作用,加强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对外开放等协同推进力度,加快与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拉长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综合效益。

  三是积极发展林业新产业新业态。林业是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的主体、维护生态平衡的核心。我省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发展,要从过去以生产木材及相关加工业为主,转变为以生态建设为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拿森林康养来说,它集成了林业、旅游业、健康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特征,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下一个“蓝海”。我省作为林业大省,拥有214个国有林场、191个自然保护区、130个森林公园,每年森林旅游规模近4000万人次,具有发展森林康养的优越条件与良好基础。去年,我省明确提出“打造国际知名的森林康养目的地和森林康养大省”的发展目标,省林业厅发布了全省首批20个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重点支持建设。可以说,我省发展林业新产业新业态,前景广阔,效益可观。

  四是超前布局大数据等新经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设施、数据成为生产资料。如果没有战略思维,仍然固守产业梯次转移规律,抱持经济循序渐进观念,只能会步步落后、永远落后。要借鉴贵州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经验,进行前瞻性的重点引导和培育,提前布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做到“无中生有”“有中图强”,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我省资兴市充分挖掘生态环境资源价值,利用东江湖冷水资源优势,集中精力建设大数据产业园,为当地打造了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值得各地借鉴。

  此外,还应做好弥补历史欠账,进行生态修复,拉长生态短板等工作。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发展不科学、片面追求高速度等原因,有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娄底锡矿山、衡阳水口山、郴州三十六湾等老工业区、重污染区、资源过度开采区。如今,虽然湘潭竹埠港28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株洲清水塘搬迁改造进入攻坚阶段;水口山循环产业园立足铅锌循环产业链、金铜循环产业链、重金属污染整治,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大幅提升,但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建设生态强省的要求仍然差距很大。一方面,紧要的是加大生态涵养、生态修复工作,保护好当地的绿水青山;另一方面,要加大探索力度,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循环经济、新经济之路,创造出“金山银山”。

  三、政府要加强扶持和引导,助推生态经济发展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强省,政府责无旁贷,大有可为。一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生态资源丰富的地方,往往也是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方便的地方。路网不联通,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进不去,经济自然活跃不起来。路网联通之后,生态资源往往能迅速变现。比如,高铁让南岳旅游进一步升温,高速促进了汝城地热资源有效开发。道路作为半公益品,只能主要靠政府投资修建。我省要在确保到2020年实现“五纵五横”铁路网、“七纵七横”公路网、“一纵五横”水运网、“一枢纽一干多支”航空网等立体交通格局的同时,加大“毛细血管式”道路建设,打通通往生态区的最后一公里。

  二要加大金融扶持。新产业新业态因其“新”,往往也意味着风险较高,投资回报的不确定,市场主体往往止步不前。金融扶持生态经济发展,除了提供必要的产业引导资金,发挥撬动和垫底作用外,更多的还是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打造融资平台,促进银企合作,拓展资金来源,疏通资金渠道,大力引进创投、PE和各类基金公司,让专业的人的做专业的事。

  三要优化发展环境。政府可以搞产业政策扶持,更重要的是优化发展环境,给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一片自由驰骋的天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提供优质服务,让市场主体舒心;要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政商交往有道,让市场主体放心;要细化优化帮扶政策,尽可能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帮助,增强市场主体信心。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