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董少鹏: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底线"

发稿时间:2012-03-14 00:00:00

  2月27日,世界银行公布了其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制的题为《2030年的中国》的报告。虽然大家对报告中的一些表述可能有不同认识,但其中提出的“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取决于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开放外部资本账户的速度和成果”,应无异议。人民币走向全球这条路要走好走稳,需要顶层设计和精心推进。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这预示着,金融改革作为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化程度将显著提高。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认为,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农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同时,“金融监管能力有待提升,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不够及时有力”。前者是说市场因素,后者是说宏观调控因素。

  为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大刀阔斧而又稳妥的改革。首要的实行市场化:一是满足薄弱环节的需求,重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特别要向农村、小型微型企业倾斜。二是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进一步推进股权多元化。三是逐步放松金融管制。除了准入管制外,还包括利率、汇率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的管制。

  与市场化相互匹配的,是扩大开放。要大胆引入外部竞争者,提高引资引智水平。对外开放应首先对内开放,要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

  市场化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相辅相成,是一套组合拳。要通过制度创新,打破垄断和不公平,让大型机构和中小机构各得其所;让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平等竞争、互为补充;让内外资本、内外机构一视同仁。要通过机制创新,使民间资金与产业需求对接起来,解决“资金无处去”和“项目无钱投”的渠道缺失。

  政府宏观管理和调控必须转型,做到该放的坚决放开、该管的切实管好;支持创新,同时防止以规避监管为目的和脱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要完善金融调控体系,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监管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防止单打一;监管指标要切合实际,既不要盲目引入海外最先进指标,也要根据国内外情况实行动态调整,做到不超前也不滞后。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标志,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但对执政者而言,宏观胆略和操作策略也同样至关重要。一切改革措施和开放动作,最终是为了服务于本土实体经济,也都要契合阶段性发展的需求。

  同时,开放不是要放弃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探索并实施国有资本主导下各类资本平等竞争、共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格局,这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核心,也是底线。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