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发稿时间:2022-04-11 14:53: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欧阳康

  当代中国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建设的最根本方向,就是要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展开,最根本特点就是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社会成员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优势,最根本标志就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丰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促进人民群众的最全面发展,加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要深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自觉地“以人民为中心”来健全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使命

  社会治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应当服从并服务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开篇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那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正是在这样的思想高度上,习近平总书记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政治情怀。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运用。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人,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整个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都要最大限度地依靠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和强化人民的主体地位。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改革还是发展,都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要求

  妥善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当前我国国家治理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治理的直接使命。

  从宏观上看,要将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到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要把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融入到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建设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之中。

  从中观上看,要将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推动人与社会良性健康互动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继续大力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人民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研究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在当代具有的丰富时代内涵和社会保障体系,着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的良性健康互动。

  从微观上看,要将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途径。要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尤其要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准则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应当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取向和工作准则。

  首先,要牢固确立人民利益在社会治理中所具有的至高无上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宗旨。要警惕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想当然地把自己当成人民的代言人,用自己的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导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领导干部的“成绩单”脱节,以致脱离群众,甚至走到群众利益的对立面。“为人民服务”是所有党员干部的应有价值追求。然而,在有的时候、有的人那里却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甚至走向腐 败。对这些挫伤民众信任,破坏党的执政根基的现象,必须坚决反对、有效遏制。只有“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会得到人民长期的拥护与支持。

  其次,要勇于和善于应对社会分化对社会治理提出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当前中国社会这一突出特点,对国家治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很大的挑战。就社会治理而论,一方面要看到,人民实际上是亿万百姓的集合,每个人都是人民的一员,每个人都是人民的组成部分。“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每一个群众、每一个群体服务。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人民是由各种各样的群体构成的,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往往不同,而且可能有不合理的方面。社会治理面临的这种复杂情况,与中国经济社会所有制的变化、生产方式的变化、交往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等都密切相关。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让理念、政策、实施方案、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围绕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的生存发展需要运转。

  再次,要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最大特点和最大优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完善社会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体系。“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从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度,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从空间布局看,要使社会治理体系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各方面、各层次实现全覆盖;从时间流程看,要使社会治理体系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各个时期全贯注;从治理目标的层次看,在底线上要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在中端要确保社会良好秩序和健康运行,在高端要提升社会公平正义,确保人民幸福安康;从治理途径看,要把依法治理、依规治理和以德治理内在结合起来,为全社会提供尽可能丰富和充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产品;从支撑体系看,要根据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社会治理的规律,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技术体系;从主体方面看,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真正做到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人与社会的良性健康互动与共同全面进步。

  (本文系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教社科司函(2014)177号)成果之一,国家社科规划办重大委托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哲学基础”(16ZZD046)成果之一,教育部社科司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专项任务”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