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党领导亿万人民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涌现了万万千千令人敬仰的英雄,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一首首前无古人的史诗让历史从这里重新开始,让文艺由此而兴盛。960多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上的崭新风景,5000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13亿多中国人聚合的磅礴之力,为当今文艺发展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面对伟大的新时代,文艺何为,路在何方,如何为时代前进吹响更加嘹亮的号角,如何为人民书写更加壮美的篇章,这是当代中国文艺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伟大时代成就伟大文艺
文艺是时代的产物。时代赋予文艺以生命,文艺因应时代而繁荣。中国历史上,汉有文景之治,国力强盛,散体大赋,义丰文繁;唐有贞观之治,国运昌盛,律诗歌行,气象万千;清有康乾盛世,市井繁华,戏曲小说,沾溉绵延。当然,文艺自有其衍生发展规律,但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其规律生成和作用发挥,皆为时代所然。无论何种文艺门类,无论何等文艺天才,其消长沉浮,非取决于人的主观意愿,而取决于时代客观选择,取决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顺时代者,从无到有,由弱至强;逆时代者,从强至弱,由生而亡。正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时代决定文艺之命运。
当今时代,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全体人民艰苦奋斗,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今中国,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团结一致,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时代主旋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时代最强音;社会主义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成为时代的壮丽风景。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如此伟大的时代,精彩绝伦的故事,气贯长虹的豪情,为文艺的创造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为文艺由高原向高峰迈进提供了绝无仅有的机遇。国运兴,文艺兴;民族强,文艺强。投身于时代,为时代放歌,把创作使命落实在改革开放的恢宏大业,倾情中国史诗,书写复兴华章,铸造黄钟大吕,是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必由之路。游离于时代,把写作归置于自我宣泄,沉浸于孤芳自赏,顾影自怜;鼓吹私人话语,欲望当道,自恋自虐;崇尚零度写作,实录放浪形骸,追逐一地鸡毛,凡此种种,乃文艺之歧途,必将为时代所抛弃。
文艺家本是时代骄子,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推动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是文艺的使命和荣耀,是文艺家的担当和价值。有了这样的责任担当,带着使命前行,文艺家才能跳出方寸天地,告别狭仄浅薄,远离轻佻浮华,进而创作出格局开阔、气象宏伟、深刻隽永的优秀作品。为文从艺作为思想性活动,固然要镌刻鲜明的个人风格,但是,放在历史变迁的长河中考量,所谓风格、所谓个性,本质乃为时代之光的投射,而非纯粹的私人创造。在时代进步的宏伟蓝图中,文艺家应当找准坐标,明晰使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时代条件变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艺,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艺创造,在社会变革中推动文艺变革,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艺进步,在民族复兴中铸就文艺复兴,书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华美篇章。
以习近平文艺思想为引领
大道行,文艺兴。习近平文艺思想就是新时代文艺发展之大道。以这个思想为引领,我们的文艺就有了方向,有了主题,有了动力。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方向。文艺从来就是人民意愿和梦想的表达。文艺的根基在人民,文艺的源泉在人民,文艺的前途在人民。文艺为人民服务,说到底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感怀,为人民呐喊。阅尽中国文学史,凡能写出传世之作的优秀文士,从屈原到杜甫,从司马迁到关汉卿,从曹雪芹到鲁迅,他们的传世佳作无一不是人民生活的真实表达、人民情感的真情吟唱、人民意愿的真切诉求。只有顺应人民意愿、体察人民关切,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优秀的作品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慰藉和鼓舞,文艺之树才会蓬勃葳蕤。反之,就一定凋零枯萎。新时代的文艺家应该自觉地把人民当作衣食父母,真挚、彻底、持久地热爱人民、感恩人民、敬畏人民,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倾注于笔端,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忠实地为人民代言,自觉地为人民书写。
“弘扬中国精神”,是新时代文艺的主题。中国精神深深熔铸于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熔铸于我们的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是锻造中国力量的思想之基、情感之源、信念之本,是中国文艺的灵魂。当代中国文艺家应该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而非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更非热衷于“聚焦”社会之阴暗,“曝光”人性之险恶,“展示”文化之糟粕,“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要把弘扬中国精神作为毕生创作之主题,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坚定不移地用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创作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不断充实、丰富、发展中国精神,高扬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道德之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地迈向光明的未来。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动力。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文艺发展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从根本上提升文艺的原创力。创造和创新从来就是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文学形式的创新史。由唐诗而宋词,由宋词而元曲,由元曲而小说,皆为时代变化所生。“五四”以后的新文艺,更因时代之剧烈变迁而勃兴,由此才有白话文学以至革命文学之浩浩荡荡。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立足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以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故事为基准,写出日新月异的中国变化。创造和创新不能为艺术而艺术,为形式而形式,执著于异奇怪诞,热衷于移花接木,甚至强用别国话语曲解中国图景。
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自觉以习近平文艺思想为指导,持大道,守正道,以如椽之笔描绘当代中国的奋进风姿,激荡中国人民的美好心灵,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家园,新时代的中国文艺之树必将枝繁叶茂,花团锦簇。
谱写新时代复兴史诗
史诗者,时代之巨著也。古往今来,一切有志气的文艺家都以书写传世之作为毕生追求。新时代呼唤史诗,人民期待史诗。而史诗之所成,决非文艺家一己之功,也非文艺家闭门索居、冥思苦想之能成。史诗由时代造就,史诗来源于生活。谱写新时代的复兴史诗,就是要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为蓝本,写出成就之壮美,唱出人民之伟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今日之神州,高速铁路通达四方,宏伟桥梁飞架南北,高速公路密如蛛网;“天宫”“蛟龙”奔月探海,“天眼”“悟空”傲视宇宙,“墨子”“北斗”横空而行。这些彰显中国由富到强的人间奇迹,理应成为中国文艺创作的中心题材,成为中国文艺家无比丰富的灵感源泉。
但是,面对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中国文艺尚未产生与此相称的伟大作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是当前文艺发展格局中很难令人满意的现象。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许多文艺家脱离时代、脱离生活,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缺乏全面深刻的认知与体悟。有的对人民的创造无兴趣、无感情、无观照,逡巡于时代主流之外,蜷缩于历史角落之中,兜售宫闱权术,托举才子佳人,以帝王将相遮蔽人民大众;有的躲在象牙塔内,囿于方寸天地,雕琢一己小我,咀嚼个体悲欢。更有甚者,以庸俗、低俗、媚俗戏说生动实践,以“明星”“达人”取代民族英雄。疏隔实践,碎片生活,几成风气。
人民创造的物质成就是直观的、具体的。然而,在这些具体而直观的成就背后,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宏大主题和时代气象。以此为素材,书写宏大叙事,必须由具体入手、细节入手、直观入手,以小见大、由简至繁,言本质、言规律,细微之处见精神,点滴之中见崇高,写出党的领导之英明,写出人民奋斗之艰辛,写出民族复兴之大势。凡此,“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此为时代书写之道。能否体验于此,书写于此,是对文艺家思想洞察力、认知穿透力、艺术感悟力的衡量和检视。一切有出息的文艺家,都应脚踏大地、深入生活,做实践的参与者、记录者、引领者,在实践中书写作品,在作品中彰显价值。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也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既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也期盼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向往和期盼就是动力,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更大的步伐,也对新时代文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中国文艺理当达济天下、追求崇高、礼赞美好,不断创作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伟大作品,谱写新时代民族复兴的壮美华章。
在习近平文艺思想指引下,新时代的文艺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