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延安市黄陵县索洛湾村践行脱贫攻坚新思路

发稿时间:2017-10-18 16:07:35
来源:延安市委改革办

  索洛湾村位于延安黄陵县城以西47公里的大山深处,辖2个村民小组,全村116户435人,其中党员36名。10年前曾是一个位置偏僻、产业薄弱、发展滞后的小村子,群众缺乏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该村党支部按照“支部创强引领、党员创业示范、群众创收致富”的发展思路,抓党建、强设施、建产业、兴旅游、促脱贫,使昔日的落后村、烂杆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先进村。索洛湾村先后被评为市级“五个好”党支部、“省级文明村”、“省级计划生育先进村”,被命名为全省“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一类村党支部。该村党支部书记柯小海个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全国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陕西省“最美村官”等20余项县级以上荣誉,并被推选为陕西省委候补委员、党的十九大代表。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在推进村级产业由弱到强、集体经济由小到大、群众生活由穷到富“三个转变”的同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走出了一条农村改革创新发展的实践之路。

  第一个转变:产业模式由“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

  一是依托优势,以产带产。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是索洛湾村最大的优势。2006年以来,村上大胆探索,积极引导村民建大棚、养鱼塘,办蔬菜协会,建成了高标准蔬菜交易市场和联动温室大棚,一步步扩大棚栽业、养殖业层次和规模,村民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在此基础上,村上又根据双龙后川地处林区,盛产大米、黑木耳、玉米糁等地方特产的实际,投资9万元建立了粮食加工厂,打响了“双龙贡米”和“双龙玉米糁”的品牌,年产值达到了55万元,成为双龙镇粮食加工的集散区。

  二是紧盯市场,以社扩产。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针对群众技术落后、销售不畅、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的现状,村集体整合了原有的蔬菜、中蜂、山核桃工艺三个小合作社,成立了“索洛湾轩辕土特产专业合作社”,吸纳成员58人,通过提供“产前揽订单、产中助管理、产后帮销售”多种服务,帮助村民科学种植、提高效益,共同打造索罗湾农产品品牌。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在淘宝、乐购等电子商务开办网店6个,在西安、延安、宜川等地开办实体店8个。

  三是围绕企业,以企促产。优势还在于毗邻黄陵矿业二号煤矿,2008年当时煤矿建成投产后,拉煤车辆在公路上随意停放,影响交通不说还污染环境。该村党支部大胆提出了以全体村民入股的形式,建成了村办停车场和现代化洗车场,年收入达到了30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村上又依靠停车场收益实现滚动发展,围绕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三产,逐步建设了索洛湾古镇、餐饮一条街、沮河漂流、峡谷寨探秘、农家宾馆等配套产业。

  第二个转变:集体经济由“揭缸见底”变“粮足仓满”

  索洛湾村的“第二变”实现了资源集约、资金集中、利益共享三者的有机结合。截止2016年底,村集体经济累积达到2200余万元。

  一是土地流转。黄陵矿业二号煤矿建设时,以每亩2万余元的价格征用了索洛湾100多亩土地,其中60%分给群众,剩下的留到集体作为村上的发展基金,这次土地流转为索洛湾村集体经济赚来了“第一桶金”。森林公园建设中,又租用了村上300多亩土地(5年一付,租金每次提高3%),用于建设景区入口、薰衣草庄园、卡丁车场、人工湖等项目。这两次土地流转,积累了原始资本,使过去低产出、低收益的土地资源为村上带来了稳定的效益。

  二是反租倒包。村集体整合村上可利用土地资源,让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又将部分集体土地或资产反租给村民,承租村民所付承包金纳入集体收入。村民赵崇斌于2013年投资建设了乾锦和山核桃工艺品加工厂,租用村集体土地400平方米,每年为村集体支付租赁费用。村集体还投资建成了半亩田生态餐厅和2个花园餐厅农家乐,并承包给本村村民经营,每年收取一定承包金。

  三是资源折股。就是让村民把属于自己的资源或资金折合为股份加入村集体经济,以此作为分红受益的本金,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比如,村办停车场就是村集体占51%的股份控股,全体村民以土地折股占49%的股份,还有2013年投资建设的索洛湾古镇“商业一条街”项目,其中121套商铺,根据户型和面积不同,村民只需出8至20万的资金将其购买,并折合为股金持股,成为古镇未来发展的股东。

  第三个转变:群众生活由“贫困落后”变“家道小康”

  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5000元,比10年前翻了10倍还多。

  一是集体分红保底。发展都离不开集体经济,群众每年都能从集体收入中得到一定比例的分红,人均年分红达17000元。村集体累计投入800余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和产业发展,免费为村民安装电话和有线电视,定期给每户村民发放米面油及生活用品,并为每户群众配发了电视机、电冰箱、电脑等。

  二是劳务输出增收。村上依托与矿区资源优势,投资500余万元组建运输队,专门负责运送沙子、石子等建筑原料,每年全村有组织劳务输出70余人,创收300余万元,并协调矿业公司招录工人50余人,有效解决富余人口就业问题。还依托薰衣草庄园、沮河漂流、生态餐厅等项目,吸纳48户村民就业。村民们可获得分红和务工双份收入。

  三是惠民实事凝心。村上先后组织村民到安塞、寿光等地学习大棚菜种植的先进经验,到华西村、上海、湖南等地参观学习。定期为群众免费体检,为患重病的群众给予救助。对考上高中、大学的学生,村上都会给予支助和奖励,对回乡创业的大学生给予资金扶持。还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举办广场舞、篮球、羽毛球等竞赛活动。

  四是企户合作共赢。村办企业共有3家。2005年成立的龙湾汽车服务公司,专门为货运车辆提供综合服务,共有煤炭信息服务5家,汽修1家,餐饮3家,住宿2家。2013年成立的绿地旅游服务公司,作为索洛湾乡村旅游项目的实施主体,已累计完成投资1000余万元。2016年成立的龙索特产开发公司,主要开发特色农产品和发展农家乐,已推出蜂蜜、黑木耳等10余种农产品。

  五是区域联动发展。坚持强村带弱村、先富帮后富,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吸纳周边村组35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为每户贫困户免费提供10箱中蜂,对于有养殖能力的,对其生产的蜂蜜统一收购、销售,对无技术无条件的,由合作社中蜂养殖基地代管托养,年终进行分红,仅此一项户均年增收达13000元以上。村党支部主动与大院子村党支部结成对子,帮助建成豆制品深加工厂,吸纳该村20多名贫困人口长期务工,还免费提供豆渣剩料,帮助7户贫困户发展家庭养殖业。

  始终不变的是:党支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

  一是始终有一位一心为公、敢想敢干的“主心骨”。柯小海大胆提出“支部牵头、企业管理、村民参股、市场运作”的思路,敢于担当负责,勇于创新实践,带头垫资金、做动员、跑项目。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符合村情的发展路子,实现了“温饱-增收-小康”的三级跳,索洛湾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二是始终有一个务实高效、引领发展的“火车头”。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支部带动、党员先行、群众参与、共享发展”作为遵循,把党的建设作为“重头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两委”成员分头认领任务;在村办企业发展中,干部带头出钱出力;在遇到矛盾困难时,支部始终走在最前列。

  三是始终有一支冲锋在前、敢打硬仗的“先锋队”。“在全县范围内率先推行了党员干部值周坐班制,通过让党员自己作主,轮流为村民服务,唤醒了农村党员的在党意识;开展了党员干部“亮身份、评星级、树典型”等活动,村上的党员从一开始的“泯然众人”成为冲锋在前的先锋模范,先后涌现出赵崇斌、阮平等党员创业带头人17人。

  四是始终有一间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议事厅”。该村党支部就不搞“一言堂”,凡事大家议,提出了“三不三要三规范”制度,即不贪不占不拖拉,要勤快要务实要敢负责,理论学习经常化、事务决策民主化、财务管理透明化。特别是创新推行了“板凳轮流坐、都来当村官,大事支部研究、集体决策,小事党员主张、人人都能坐庄”的工作方法。

  由“变”与“不变”带来的启示

  启示一:必须把党的建设作为前提,增强班子号召力。把建立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作为突破口,广大党员群众与党组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众看到希望、有了奔头。在农村发展中,必须把“支部+”作为重要载体,强化党支部在农村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打造一支有威信、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启示二:必须把群众参与作为根本,激发群众源动力。农村发展的主体是农民群众。索洛湾村“两委”班子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上各项事业建设,使昔日矛盾重重一盘散沙的“问题村”、落后村,呈现出村风正民心齐、同心协力奔小康的喜人局面。在农村发展中,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从群众最期盼、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引导群众广泛参与。

  启示三:必须把集体经济作为关键,提供发展支撑力。在挖掘自身潜力时,注重扬长避短,先后创办了汽车服务、旅游服务、地方特产等集体经济实体,使全村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在农村发展中,必须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关键举措,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充分利用村集体存量资产和土地资源,采取合资、合作、租赁、控股等多种形式,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努力壮大集体经济。

  启示四:必须把群众增收作为目的,形成区域聚合力。根据全村产业现状,将农户划分为富裕户、发展户、贫困户三种类型,采取“支部抓基础、党员作示范、富户联穷户”的办法,促进了群众收入的整体提升。在农村发展中,必须把促进群众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围绕政策引导、产业扶持、技能提升等方面,帮助群众换脑子、找路子、办实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卢志文 文武)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