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南京市雨花台区探索打造基层医改示范样本

发稿时间:2017-10-10 10:34:34
来源:南京市委改革办、雨花台区改革办

  近年来,南京市雨花台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力量,把建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改革突破点,着力打通群众就医的“最后一公里”,有效缓解了基层优质资源供需矛盾为主要特征的“看病难”。今年以来,中央改革办、国务院督查组、国家卫计委等相关领导以及国内外医学专家相继视察了该区基层医改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实施分级诊疗,打造特色科室,推动优质资源由“三甲医院”向“社区医院”下沉。依托“府院合作”平台,充分引入“三甲”医院技术力量,加快特色科室和人才队伍发展,持续提升基层综合服务能力。相比3年前,全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门诊人次增加30多万。一是联合资源聚合力。2016年,印发《雨花台区关于以“府院合作”为抓手 加快建设全市一流的健康服务强区的实施意见》,安排专项资金、作出专门部署,大力度推动“医联体”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并规范运行市第一医院骨科雨花诊疗中心、市中医院岱山诊疗中心等15个医联体,仅今年上半年就接受“三甲”医院专家对口支援达1513人次。引进、整合、放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成效明显,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三甲”医院健康服务。二是特色科室创品牌。坚持“补短板”与“建高地”相结合,有效融合“三甲医院”资源,着力重点打造特色科室。以雨花医院创“二甲”为抓手,不断加强“大专科”建设,加快推进骨科、消化科等重点专科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科室建设为契机,已成功创建慢性疼痛康复科14个市级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大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加强中医肛肠等15个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2016年5月顺利通过“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题调研雨花中医药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肯定。三是专业人才强基础。坚持人才至上的理念,扎实做好省市医院结对帮扶、高层次人才引进、本土医师培养等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特别是加强对本土专家的培养,高质量完成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去年遴选产生了18名省、市级基层骨干人才。完善人才考核奖励机制,强化跟踪督查,卫生技术人才队伍逐渐壮大。与3年前相比,该区医疗卫生机构卫技人员增长42.58%,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较三年前增长144.12%。今年8月,该区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被评为“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后,又被国家卫计委授予“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推广家庭医生,转变服务模式,推动就医路径由“出门求医”向“居家问诊”拓展。牢牢把握全省“三个一”工程试点契机,先行先试、精准施策,大力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获得了群众广泛认可。社区群众80%以上的常见病在“家门口”都能得到很好地治疗,居民对健康服务的满意度由3年前的81.3%提高到96.1%。一是打造家庭医生签约联盟。全区共组建37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依据服务范围将全区划为56个责任片区,实行“片区管理、自主择医”,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探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盟,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与一个“三甲”医院共同组建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盟”,推行专科医师、全科医生、医生助理的“三医”共管模式。去年8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专题报道。二是抓好重点人群签约管理。对签约居民按照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和疾病恢复期人群等进行分类,家庭医生对不同类别重点人群提供针对性强、防治结合、持续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特别是对患病人群,在疾病诊治及管理上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护理服务;对疾病恢复期和残疾人群,开展有计划的康复训练指导和必要的医疗护理等服务。截止今年6月底,该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达11.4万人,签约率26.2%,重点人群签约、续约人数达6.5万,签约率45.5%,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三是创新个性签约服务模式。印发《雨花台区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指导意见》,明确了签约服务重点对象,配套17种“个性化服务包”,并对各项服务内容、收费标准进行了细化。采取分类签约服务方式,与签约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探索提供其他个性化签约服务。通过政策激励,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自身能力,创新供给有助于满足群众实际需求的服务项目。探索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的有效融合,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基本项目目录及标准,对不同分类人群提供防治结合、持续有效的个性化“套餐”服务。

  三、探索智慧医疗,搭建信息平台,推动医疗服务由“线下面询”向“远程会诊”延伸。每年投入近1000万元推动 “智慧医疗”项目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夯实服务基础,促进信息化在推动优质资源共享、改善服务体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年全省基层卫生工作会议、华东六省一市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论坛上,该区作为南京市的唯一代表,就信息化建设作了交流发言。一是固化人口信息,打造远程识别“身份证”。建立“一卡一档”居民卫生信息系统,即:一张卫生智能IC卡,一份电子健康档案。通过智能IC卡界定身份标识,通过电子健康档案涵盖健康信息,形成“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金钥匙。目前,该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并顺利通过了省卫计委测评,达到省定三级标准。二是强化专业支撑,打造远程资料“数据库”。扩大“府院合作”项目,建成区域心电会诊中心、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和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等“三大数据中心”,实现电生理数据集中存储、疑难病例实时会诊,为推进分级诊疗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全区已经实现了区域内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数据交换和集中存储,和市第一医院、省中医院等三甲医院架起了信息交换的“数据通道”。三是拓展服务范围,畅通远程医疗“主渠道”。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中医院合作,在岱山保障房片区打造了全市首个“互联网+中医房”试点项目,探索“虚拟药房”,实现中药房共享。市中院的坐诊医生在社区为患者看完病后,中药处方通过互联网传送到医院本部,待中药调配、熬制好之后通过快递到岱山,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雨花医院与市第一医院合作,探索实施“互联网+临床检验”服务,实现检验设备共享,群众在雨花医院即可享受到市第一医院先进检验设备带来的便利。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浙江乌镇“互联网医院”对接,设置远程会诊中心,实现专家资源共享。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卢志文 文武)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