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化安全视域下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发稿时间:2017-08-28 15:16: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王慧姝

  核心提示:推动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必须加大支持力度,除了财政支持,更需要政策扶持、氛围养成,激励不同主体的社会资本向文化产业流动,一方面促进文化产业数量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实现文化产业质量的提升飞跃。

  国家文化安全,意味着一个国家现存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续,即一个国家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能够坦然面对外来文化的影响,保持本国固有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自主性。国家文化安全历来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家生死存亡和民族荣辱兴衰。国家文化安全,包括意识形态安全、价值观念安全、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安全、语言文字安全等方面。

  文化产业,兼具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其核心是提供价值系统和内容系统。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产品的形态输入,拥有着一种改变人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行为、精神追求,进而改变现存的文化行为、文化关系和文化秩序的能力。当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文化力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当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展现出的文化功能,表现为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时,文化产业本身就已经成为国家、民族的重要象征。在现代国际文化体系中,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市场准入制度,便是最好的证明。文化产业良性发展是国家安全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加强我国文化安全领域的建设,并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良性有序发展。

  首先,夯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建立先进的文化机制。维护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是我国文化安全的核心问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导向的文化观念。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高贵的文明基因。民族文化安全直接关系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有效维护中国文化安全必须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入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呈现着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是中国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标识和力量支撑。它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沃土,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水乳交融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形成聚合、生生不息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繁荣兴盛的现实基础,是中华民族最为厚重的软实力。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就必须博古通今、以史鉴今,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鲜明个性和独立品格。

  其次,强化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研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发展,构建国家文化创新发展体系,完善国家文化安全科学决策管理系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科学审慎的文化安全战略意识、有机完整的文化安全战略体系和全面系统的文化安全战略举措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扶持智库研究,强化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在国家文化安全战略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是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底蕴所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能够提升文化创新力和传播力,而且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基础。我们一方面要从文化发展层面,培育构建国家文化创新发展体系;另一方面要从文化管理层面,完善国家文化安全科学决策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文化安全危机处理机制,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情况给我国文化安全带来的挑战。

  再次,积极引导国民坚定信念,提升文化自信力和自觉性,将理想信念教育与现实工作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专业技术提升相结合,培养合格的文化人才。在国家文化安全体系的构建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牢固的文化自觉,以更加敏锐的感知触角、宽广的研究视野、深邃的洞察思考,去审视世界的、国家的、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和文化现象,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们也要尽最大努力去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力,将文化自信力的提升融入到自己的专业学习当中。

  最后,构建多元化文化传播体系,提升文化传播能力,掌握文化舆论宣传的主动权,积极推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文化传播力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构建多元化的文化传播体系是提升文化传播力的关键点。文化产业是价值传播的最有效载体,它不仅是物质化和技术化的资本、生产、消费,具有生产力、竞争力、国民经济增长点的经济属性,此外,文化产业更是一种内容、观念、精神、价值的传播活动,有着创造力、感召力,具有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文化属性。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我们要以文化建设引领发展方向,保证文化传播力的导向正确,确保文化产品成为我国先进文化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载体。推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充分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促使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外来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投资。既宣传提升中华民族内部的文化认同,更加强对外的文化外交、文化交流,内外兼修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掌握文化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民族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而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实力较弱,文化贸易逆差大,这也是国家之于世界话语权不强、文化安全劣势的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推动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必须加大支持力度,除了财政支持,更需要政策扶持、氛围养成,激励不同主体的社会资本向文化产业流动,一方面促进文化产业数量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实现文化产业质量的提升飞跃。以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的技术结构转型升级,以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等综合运作方式促进文化产业的权益保护,提升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抗冲击能力,提升文化安全体系在国际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中国由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实力强国的转变,切实维护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作者单位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