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理脱贫是全面脱贫的重要考量

发稿时间:2017-08-16 10:18:50
来源:中国改革网作者:程杨松

  当前,精准扶贫工程蹄疾步稳向纵深推进,脱贫攻坚战役进入闯关过隘、攻城拔寨阶段,吹响了全面脱贫的“集结号”,有的地方已提前宣布实现全面脱贫。“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最后关头,越要戒骄戒躁,坚持一鼓作气冲锋到底;越是紧要关头,越要谦虚谨慎,通过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越是复杂关头,越要讲究方法,依靠建章立制长效管理。而心理脱贫则是全面脱贫的重要考量——它既是全面脱贫的重要内涵,更是全面脱贫的重要保障,因而需要高度重视、尽早筹谋、一体部署、统筹推进。

  心理脱贫是全面脱贫的重要内涵。要想实现精准扶贫并最终有效脱贫,关键是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根本性问题。不可否认,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在对待上述问题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症”和“盲目症”:表现在“依赖症”方面,在识别认定时,要么比贫炫困,以评定贫困户资格为荣,要么软磨硬缠,以跻身贫困户队列为傲;在帮扶过程中,一心“等靠要”,寄望“帮扶送”,“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而尤需高度重视并提前应对的是,在2020年全面脱贫时,会有不少贫困户不习惯缺少帮扶干部的呵护助力,不舍得原有帮扶政策的“真金白银”,因而不接受退出贫困户队列的评定甚至借机生事、胡搅蛮缠。表现在“盲目症”方面,有的是对帮扶干部的帮扶项目信口开河、随心所欲,而不考虑其操作性;有的则是对帮扶干部的帮扶标准水涨船高、苛求无度,而不考虑其可行性……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扶贫先扶志,帮人先帮心。只有让广大贫困户立下脱贫志、怀揣创业心、激活内生力、勇闯小康路,先实现“心理脱贫”,方有望脱贫并行稳致远。

  心理脱贫是全面脱贫的重要保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广大帮扶干部在精准扶贫战役中,要注重宣传引导,包括弘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认识观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价值观,也包括合理引导困难群众的目标预期,提前宣讲脱贫退出的政策要求,进而养成一种健康的心态;要讲究方式方法,既要精准帮扶、尽心尽力,又不能越俎代庖、大包大揽,而是要在“帮一把、扶一程”的基础上,重点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干事创业的自我能力,坚定贫困户同步小康的信心决心;要做到细致审慎,包括相关的台账要建档立卡、台账管理,包括对贫困户的收入账、支出账、预期账等要真实核算、准确可信,包括对涉及认定、决策、退出等重大事件的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公议,也包括对贫困户2020年脱贫后生计的尽早图谋和提前部署,等等。这些都是帮促贫困户心理脱贫的内在之义、紧要之责,更是推动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的必要前提、重要保障。

  “心之所向,力之所往”,“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我们唯有多措并举,引导、帮助、推促广大贫困户先实现心理脱贫,方能为实现全面脱贫提供重要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夯牢坚实基础。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