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破解新的社会阶层身份认同难题

发稿时间:2017-08-09 13:21:22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李长明

  新的社会阶层处于不断调整、发展和变化之中,尚未形成显著而固化的阶层特征。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身份认同研究,对明晰其角色定位、政治态度、权利义务、行为动机,对团结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具有重要意义。

  新的社会阶层身份认同的“三大难题”

  目前新的社会阶层存在身份边界模糊、身份认知度低、身份认同尚未定型等问题。

  身份识别的难题:身份边界与身份认同。高身份认同来源于清晰的身份识别,清晰的身份识别与明确的身份边界直接相关。我们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认识还主要是描述性的范围特征概括,缺乏统一、科学、完整的概念界定。在身份认同上,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四个群体主要是对其专业技术身份认同,各自有相对较为稳定的认知,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与自由职业者的特质相同。四个群体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能否体现共同特质及其身份的判定标准、边界等问题存在不同看法。剖析产生这些看法的原因,主要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概念的设计还缺乏科学边界识别和概念界定,没有完全体现不同群体所共有的鲜明特征,导致身份认同表达空间模糊、无法清晰界定。

  身份实现的难题:权利实现与身份认同。身份认同与个体的权利认知、利益认知、政治沟通认知、政治参与行为和满意度密切相关,并伴随社会比较和社会互动被不断强化。目前,明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统战工作范围和对象12个方面之一,但赋予此类群体所能感知的权利特征不够清晰,对如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不够明确,从而影响身份认同的制度化。

  身份典型化的难题:社会表征与身份认同。社会表征对于形成一致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心态具有推动作用。对群体的识别通常是笼统概括几个特征,形成一种理想刻板的社会印象和群体记忆,这就是“社会典型化”。各职业群体在社会发展中获益程度不同,职业越来越成为阶层划分的重要依据。身份认同也因职业因素被社会表征进一步强化和固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因职业特点的同一性而具有高度的身份认同,即体制外的经济性、利益性特征显著。“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职业多元,执业特征、社会活动力、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声誉、素质差别较大,代表性人物的社会典型性效应不明显、没有显著社会标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身份认同过程中,一方面受生存、发展压力的影响,有趋利倾向;另一方面受社会典型化影响,有职业化倾向,因而更倾向于关注自身、回避社会政治风险。

  加强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制度设计,不断增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归属感、社会认同度,强化心理暗示,有意识塑造其社会身份,为统战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氛围和条件。

  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为增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身份认同提供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与“民主党派”“无党派”“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概念相比,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概念至今没有明确界定,工作范围也几经变化,群体构成较为庞杂。破解身份识别问题,需科学确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概念,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明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身份边界、群体特征、评价标准等,以理论研究推动政策制定和工作开展。

  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吸纳,引导有序政治参与,增强政治认同。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框架下,通过政党吸纳,人大、政协吸纳,具有统战性质的组织或平台吸纳,社会团体吸纳等方式,扩大其政治参与渠道。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参加高层次政治协商,在各类协商活动中建言献策。适度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安排比例。条件成熟时,在政协增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界别。畅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体制内外的流动机制和渠道,可通过先实践锻炼、挂职锻炼,选拔优秀人士进入政府及其部门和司法机关等任职;安排新媒体代表人士、行业协会负责人等列席两会,建立和畅通其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建立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担任政府部门特约监督员的工作机制;加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担任有关行业协会负责人的工作力度等,增进这一群体的政治认同。

  强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共性特征,突出群体的智慧属性,增进社会认同。根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特点,从上到下建立辨识度高的统一活动品牌。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智库,成为联通政府与市场、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桥梁纽带。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锻炼,探索“项目化挂职”工作,帮助提升“五种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社会服务品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挥技术、资本、渠道等优势开展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进商会、进校园活动,帮助改善民生,服务改革发展。开展评选表彰,有意识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纳入各级各类组织评优表彰的范围,加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评选“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力度,开展专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英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争光贡献奖”等评选表彰活动,培养和树立典型人物。注重培养一批与党同心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社会活动家,加强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逐渐增强新的社会阶层群体共性,增进社会的认可,从而形成稳定的社会身份认同。

  搭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活动平台,促进阶层内部情感交融,形成心理认同。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组织,使之成为联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主渠道。充分运用基层党组织、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和统战社团、行业组织,开展社会化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凝聚有影响力代表人士,辐射新的社会阶层重点人群。利用好互联网平台,通过统战网站、QQ群、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交流平台,了解人员动态、思想状况、利益诉求,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进行政治引导,开辟网上工作的平台和阵地。通过阶层内交流交融,阶层成员在交流与交锋、分享与承担中相互依存,强化相似性,增加内群与外群的辨识度,从而增强认同,形成阶层心理共同体。

  (作者系重庆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