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国制造需要怎样的“气质”

发稿时间:2017-08-08 13:49:43
来源:光明日报

  日前,“复兴号”在京沪高铁开启时速350公里体验运营,作为“新四大发明”之首的中国高铁再次引发关注。而在智能手机、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各种功能多样的新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今,中国制造的品牌正在变得响亮起来。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东中西部选择部分城市或城市群建设国家级示范区,要聚焦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开放合作、破解制造业发展瓶颈,与“互联网+”“双创”结合,打造先进制造工业云平台,在创新体系建设、智能和绿色制造等方面先行先试。

  中国制造需要怎样的“气质”?如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制造强国建设?

  1、高端 “由虚入实”提升制造业“含金量”

  【案例】

  走进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多款无人机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其中,一款飞在空中的无人机,还可以根据人的手势实现飞升和降落,感应非常灵敏。“创新产生的高端产品可以引领新需求。”大疆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说。近年来,大疆通过创新研发,航拍无人机不断更新换代,还出现了农用无人机和工业无人机等新产品。

  “十年前,我在深圳莲花村创业的时候,无人机还不是一个产业。”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滔说,2012年,大疆推出了第一代四旋翼飞行器,开创了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并成为第一款可以引领全球科技潮流的中国产品。

  据统计,去年,深圳的无人机企业已经超过300家,生产销售了全球95%的消费级无人机。“可以说,无人机产业孕育在深圳、兴盛在深圳,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无人机之都’。”汪滔说。

  如今,在深圳、株洲“动力谷”、武汉“光谷”等地方,创新因子正在流动汇聚。有调查显示,在2016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排名中,我国位列前三。我国制造业的“新版图”正在逐渐显现。然而,也正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的,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例如投资增速不高,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持续下降,资源要素“脱实向虚”趋势明显。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林忠钦认为,“脱实向虚”反映出我国制造业“含金量”不高的问题。

  “我国是手机生产第一大国,但去年全部手机企业的利润不及苹果公司一家,根本原因还是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一些核心零部件、材料和关键技术缺失,也使中国制造长期处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辛国斌说,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激发先进制造业发展活力,形成市场化要素倒逼机制,促使企业从主要依靠资源、能源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同时要组织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加强创新,加强智能终端等研发,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中国制造的“高端气质”。

  2、智能 淬炼制造业转型升级“金钥匙”

  【案例】

  在美的集团广州智能工厂,100多台机器人、机械臂有条不紊地完成铜管折弯、部件组装等作业,员工可对全部生产环节实时监控。“智能制造改变的不仅是效率。”美的集团副总裁顾炎民说,美的用智能技术化解成本压力,打开新市场空间。

  如今,“智能”渐成潮流,在制造业领域也同样不例外。

  三一重工的“18号厂房”、长飞光纤自动包装流水线生产车间、正泰新能源杭州智能工厂……业内人士称,小到制造企业,大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推进智能制造正逐渐成为一种共识。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报告预测,到2018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采用率将增长150%。“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工业机器人将会出现在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秘书长张伟民说。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3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目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加速向制造业等行业渗透,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所说,“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时代正在到来,“智慧云制造”是云计算在制造领域的落地和拓展,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的一种智能制造模式和手段。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说,将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目前已在服装、家电、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大范围实践,不仅解决了存量过剩、效率低等问题,还催生出分享经济、众包众创等新业态。

  苗圩指出,要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为重心,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促进形成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新型供给能力。

  3、绿色 确立低碳发展新模式

  【案例】

  在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再制造基地,锈迹斑斑的废旧发动机经过专业的再制造,变成了一排排“新”发动机……据了解,目前该基地面向以旧换新和传统发动机大修等特定需求客户,已经实现了订单式生产。

  再制造,不仅使废旧发动机实现了绿色循环使用,其整个生产过程也十分绿色。“仅在清洗工序,废液污染便可下降80%。”该基地负责人蒋伯明说。

  据统计,该基地投产6年来,5000余台再制造发动机已经走向市场,回收的产品附加值已突破1.25亿元,循环利用钢材1800吨,节电7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余吨。

  近年来,我国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不断推进。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通过实施绿色化改造,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促进了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同时,一些地区也在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

  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3.6亿吨标准煤,其中工业能源消费量占70%左右。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王燕说,工业领域必须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尽早达峰,才能为其他领域二氧化碳的排放腾出空间。

  专家建议,我国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进清洁生产、能效提升和资源综合利用,构建起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生产方式“绿色化”转换;同时,引导工业园区、重点工业企业资源能源集约利用,推动部分行业、工业园区二氧化碳排放率先达峰,让绿色制造成为中国制造的一种靓丽“气质”。

  (记者 刘坤)

  业界声音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依托,要认识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制造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当前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工业基础能力稳步增强,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升,高端装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强化制造基础非常重要,只有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关键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的研究,才能让中国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此外,创新体系需要金融政策支持,人才结构的调整。“中国制造2025”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要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只有通过智能制造,才能带动各产业的数字化水平提升。无论是工业4.0,还是美国倡导的工业互联网,都是对其产业基础设施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整体测试及考验。实现“中国制造2025”,实体企业是主体,核心是把制造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提升到中高端。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管理工程分会常务理事金达仁:未来10年,我国制造业将发生很大变化,将极大地促使我国制造业企业朝着以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务为核心目标的智能工厂建设方向发展,也将全面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今天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主题是“创新和跨越”。近几年,中国已进入到世界市场中,中国制造和世界制造体系之间产生越来越紧密的关系。下一阶段,我们会面临更多挑战: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价格和利润在不断下降,产品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不过,这其中的困难、问题也会成为新的机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