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持续发力
今年上半年,单是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的“放管服”改革文件就不少于7份,涉及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调整投资负面清单、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等多个方面,为企业再松绑。
为确保政策真正落地,国务院今年还派出多个专项督查组到各地督查“放管服”落实情况,解决实际痛点。“放管服”改革今年要做到五个“为”: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
随着政策的出台,曾经困扰企业的系列问题迎刃而解。自1994年以来,我国汽车产业一直坚持“整车企业中外合资中方股比不得低于50%”和“外商在华最多只能建两家合资整车企业”两条“红线”。但今年5月22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中国)合资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大众在华有了“合法合规”的第三家合资公司。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明确提出,外商在华建立纯电动车合资企业数量不再受上限两家的制约。这为中外企业在新兴电动汽车行业的合作打开了大门。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认为,上半年,“放管服”重点仍在“放”字上,但力度更大、更深、更广,“之前的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五证合一、削减职业资格许可、企业注册便利化等领域,相对容易,而今年开始向工业领域、外商投资领域深入推进,可以说是从权力部门切割利益,不折不扣的‘刀刃向内’”。
利用互联网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得到了全社会点赞。数据显示,上半年,网民对“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减少投资项目审批、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取消职业资格认定、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满意率都在90%以上。
基层实践主动创新
从今年1月24日起,“12345”在江苏省变成一个神奇的数字,老百姓只要有任何问题,不管是下水道堵了,还是注册企业遇到难题了,拨打这个热线、登录这个网站,都能找到解决方案。而过去,大家要记住燃气公司电话、电力公司电话、12315投诉热线、税务局电话等,有些部门甚至都搜不到联系方式。
变化的背后,是覆盖省市县三级、13个市级平台和90家省级部门联动的全省12345在线服务体系。难得之处在于,这项工作既没有文件要求,也不是领导指派,完全来自基层的主动创新。
“江苏原来54个市、县(市)开通了热线,但只能解决本地、本部门事项。群众需要一个省级平台解决难题。”江苏省政务公开办公室主任张旻表示,建立平台的初衷是满足老百姓需求,而且在“互联网+”政务服务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今天,把为群众办事渠道由电话改为互联网,实现“热线”向“在线”崭新转型,可以大大拓宽政府为民服务的渠道。
改革也倒逼政府优化服务,把行政机关推上网,其办事效率、服务作风就会全程留痕、一览无余,倒逼政府继续改进服务。
随着“放管服”意识深入人心,各地各部门开动脑筋,推出了诸多便利化措施:今年启动的“多证合一”改革,从最初一些地方的“6证合一”“9证合一”,到广西北海的“53证合一”,办证程序最多已经从跑19个单位、需要50个工作日,缩减为一个窗口、5个工作日;在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和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全网通办”改革将金融贸易、食品药品等14个部门、104个区级审批事项全部纳入,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情;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税局在辖区推广增值税申报“一表集成、零录入”改革,实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系统自助填写、进销项数据远程一键导入和申报表零录入等功能。
这些从基层实践中长出的便民利民之花,整体、全面改善了我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经营创造了更加丰沃的土壤。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便利度近三年在全球排名跃升18位。但是横向比较,我国营商环境排名不仅落后于发达经济体,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国当前对企业的条条框框还是太多,就算‘53证合一’,那还是有53个证。”盘和林认为,企业等经济主体实际上是全过程链管理,出生固然重要,但成长、持续生存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放管服”向生产经营环节延伸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