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
在7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为6.9%,其中二季度GDP增速6.9%,与一季度持平,经济增速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此外,工业增速创下2015年以来最好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继续跑赢GDP,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都在回升。
“概括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特点,可以有两句话:一是稳的格局更加巩固,二是好的态势更加明显。”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说。
稳的格局更加巩固,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稳的格局更加巩固,主要体现在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邢志宏说。
经济增速保持平稳。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GDP同比增长6.9%,与一季度持平,经济增速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多增了18万人,完成了年度目标的66.8%。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走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以下。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4个月低于5%。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增加了364万人,增长2.1%。
物价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了1.4%,与一季度基本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基本稳定,上半年核心CPI同比上涨2.1%。
国际收支继续改善。上半年货物贸易的进出口相抵,实现了顺差1.28万亿元。6月份,人民币小幅升值,外汇储备达到30568亿美元,连续5个月回升。
“综合宏观经济四大方面的主要指标来看,我国上半年的经济运行呈现了增长平稳、就业向好、物价稳定、国际收支改善的良好格局,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邢志宏说。
实际上,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之前,国际机构就纷纷调高了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6月初,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表示,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维持在6.5%不变,经济再平衡不断推进将增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经合组织将中国2017年经济增速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至6.6%;摩根士丹利也将今年中国GDP增速预期从此前的6.4%上调至6.6%。
好的态势更加明显,不少重要指标创下阶段性新高
上半年经济运行“好的态势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结构在调整中优化。今年以来,服务业主导经济增长的特征更加明显,上半年服务业的增速快于第二产业增速1.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达到了54.1%,高于第二产业14个百分点。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5%,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2和4.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了12.2%和32.2%。在需求方面,居民消费加快转型升级,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也在调整优化。
动能在转换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孕育成长,经济发展当中的新动能不断地壮大。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28.6%,增速快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8%,同比提高了2.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了10.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9个百分点。经济当中的新力量在不断地增强。
质量在转型中提升。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今年的企业效益明显改善,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了22.7%,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6.3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利润率达到了6.05%,同比提高0.4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高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比同期GDP增速快出0.4个百分点。财政方面,虽然企业减税降费的力度比较大,但由于经济稳中向好,企业效益改善,税基在继续扩大,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了9.8%,增速同比提高了2.7个百分点。
活力在改革中释放。看新市场主体,上半年,我国日均新登记企业约1.6万家,是商事制度改革前的两倍多,有效地带动了创新创业。看小微企业,二季度,我国小微工业企业的景气指数达到96.5%,比一季度提高了3.4个百分点,创下两年来的最高,反映经济活跃度与包容性在增强。看实体经济,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创下2015年以来工业运行的最好成绩,证明振兴实体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此外,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都在回升。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更趋明显,为完成全年主要经济预期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邢志宏说。
稳中向好的有利格局,得益于改革释放红利
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有利格局,得益于改革释放红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为新动能的培育与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过剩产能有序化解,上半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4%,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房地产去库存效果继续显现,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9.6%,降幅比3月末扩大3.2个百分点。企业杠杆率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企业成本继续降低,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62元,同比减少0.04元。短板领域得到加强,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教育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6.0%、17.5%、14.7%和17.8%,均明显快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也使创业创新环境持续优化。新主体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成长,也增强了经济发展的信心。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51.7%,比上个月又提高了0.5个百分点,已经连续11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达到了54.9%,比上个月提高了0.4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保持在54%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同时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了113.3,也是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好中不忘难,稳中不忘忧,6月末的两个“新低”也引发关注:一是6月M2增速为9.4%,创历史新低;另一个是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8.5%,创下今年新低。这两个指标将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邢志宏表示,“6月末M2增速有所回落,主要还是受到金融系统降低内部杠杆的影响,特别是现在同业理财,包括表外活动在放缓,但是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依然增长了12.9%,这是一个适度增长。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央行还通过多种货币政策供给工具,提供了不同期限的流动性,为市场维护了流动性的基本稳定,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持。”
邢志宏说,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要为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货币政策要防止实施过松,产生加杠杆效应,放大资产泡沫,给中国经济带来风险。“金融体系改革力度很大,将会不断完善加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建设,使市场利率稳定下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也与分类指导、因城施策的调控方针有关,但是回落的幅度并不大。“总的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会是一种缓中趋稳的走势,对经济的影响需要随着房地产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来进行测算。”邢志宏说。(记者 陆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