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江西新余市探索公立医院改革

发稿时间:2017-07-03 15:23:51
来源:江西省委改革办

  自2014年列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城市以来,新余市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为问题导向,以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为路径,取得了技术提上来、服务提上来、资源沉下去、费用降下去“上上下下”的改革成果。2017年1月,新余市作为唯一地级市代表在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最近,新余公立医院改革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获中央财政激励支持。

  一、费用降下去,群众看得起病

  新余市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出发点,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减少医药支出、纠正行风行规等,重建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切实解决“看病贵”问题。

  一是政府主导,公立公益。坚持政府主导、公益为先的医改理念,让医院回归看病本位。履行政府职责,组建由市长任主任的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厘清医管委(决策层)、公立医院(执行层)、监督管理办公室(监督层)三方权力边界和运行流程,切实担起政府在医改中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出台调整市直公立医院财政补助的意见,2016年市财政对公立医院投入近7000万元,比改革前增长210%,今年预算经费达7693万元。化解存量债务,按照“制止新债、销定旧债”原则清理公立医院债务,改革后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经费全部由财政负担,去年市财政贴息资金达2047万元。严控医疗费用增幅,划定区域医疗收入、单体医疗机构医疗收入、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四条红线”,并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公立医院绩效考评重要内容,推动责任主体控制不合理费用。2016年全市医疗费用增幅6.3%,市直三家公立医院门诊、住院均次费用分别为235元和8250元,增幅较改革前下降9.85%、6.54%。

  二是医药降价,医保控费。取消药品加成,市县公立医院全部到位,实行零差率销售,仅此近两年就节约群众医药费用负担6397万元。实施联合议价,药品带量采购和耗材阳光采购。2015年药品和医用耗材平均降幅达12.74%、16.7%,2016年再降4.37%、11.31%。开展医保控费,在医保总额付费前提下,推行按单病种定额付费58个,按分值付费病种639个。引入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大病保险,建立从入院到出院全程医保监管模式,两年共减少群众医药费开支1.25亿元。

  三是医生正风,医疗定规。小病大治、索要“红包”、骗保套保是诟病,新余“三管”齐下正风定规。管好处方,采取定期点评处方、监测和预警药品耗材使用,对用量用额前50名药品、前100名耗材进行季度分析通报;推行标准化疾病诊疗模式,规范医生诊疗行为,防止出现大处方、大检查、滥用药等不良行为。管正医风,实行“十不准”约谈制度,开展红包及回扣问题专项治理,去年市直各医院拒收、清退“红包”390人次计22.5万元,排查问题线索7个,处理10人。管准报账,重点整治“挂床”住院、“搭车”治疗等医患勾结套取、骗取医保基金行为,同时出台《新余市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按照“三单一网”审核报账流程规定操作,建立异地就医协查机制。

  二、资源沉下去,群众看得了病

  新余市坚持医疗资源向基层“沉下去”,有效缓解“基层医院冷、城市医院热”现象,让群众在家门口能看病。

  一是家有签约医生。推行家庭签约医生制,出台《新余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通过契约化服务、网格化划片管理,引导签约对象到基层首诊。选派市级医院专科医师进社区巡诊,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纳入健康管理,提高慢性病控制满意率。全市签约服务人群达50.27万人,签约覆盖率达43%,其中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8%。

  二是村有“晓康诊所”。“晓康诊所”,晓起健康,知晓健康,保障小康。全市整合村卫生室和村计划生育服务室职能,投入2000万元,确保每个行政村有一所“晓康诊所”。已建好“晓康诊所” 300所,40余万农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三是乡有“医联体”。“大手牵小手,健康齐动手”。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1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组建38个“医联体”,形成“资源利益共享、业务分工协作”的合作模式。通过“医联体”平台,专家在基层开展手术260余台、疑难病会诊50余人次、专题讲座60余次,指导教学320余次,推广适宜新技术12项。一些危急重症在乡镇卫生院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四是医有“分级诊疗”。形成市、县、乡三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根据功能定位,优先支持市级医院发展重点学科、特色医疗,重点支持县级医院推进薄弱专科建设,引导小病、慢性病在乡村、社区医院就诊,出台18项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办医。2016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住院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2%、15%,占总诊疗量比例达63.6%。

  五是老有“医养结合”。出台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政策,从财政补贴、医保保障、信贷支持、用地审批、税费减免以及人才资助等6方面给予扶持。开展医养结合建设试点,市第四医院有养老康复业务用房5.4万平方米,床位1000余张,对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给予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获“民政部标准化建设单位”、“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三、技术提上来,群众看得好病

  新余市在医改中,以人才巩固、设施升级、资源互联为核心,全力提升医疗整体水平,把技术提上来,让群众看得好病。

  一是育人提“技”。每年筹集学科与人才建设基金600余万元,重点支持4个名医工作室、31个重点学科建设。选派195名业务骨干到全国知名医院进修,引进培养乡村和社区骨干医生164名。全市98%的乡村医生参加养老保险,80%以上乡村医生和个体诊所医生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二是强基提“能”。大力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市、县公立医院添置一批CT、磁核共振、彩超机等医疗设备,为138个村卫生计生室各配备一台健康一体机。完善中医药体系建设,每年安排中医药能力建设资金100万元、设备购置经费200万元。投入3.5亿元迁建市中医院,投资5600万元整体搬建分宜县中医院,推进3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标准化建设。

  三是共享提“术”。开通远程会诊中心,建立600多名专家资源库,患者可与北上广等国内一流专家面对面沟通,享受一站式诊疗服务。新余市域患者外转由改革前5%下降为3%,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住院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2%、15%。

  四、服务提上来,群众好看病

  新余市围绕群众方便看病、舒心问诊,精简就医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管理利民,从“庸”到“勤”。推行院长年薪制,下达目标管理责任书,促其主要精力用在医院精细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上。设立四大类54项市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院长年薪、职工工资总额、财政补助挂钩。推行总会计师制度,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提高医院经济运行效率。创新肿瘤患者放化疗管理,开设日间放化疗病房,患者不用住院就可放化疗,检查治疗项目报销比例由40%增至75%,既方便患者治疗,又减轻就医负担。

  二是调价惠民,从“药”到“医”。先后两次合理调整提升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诊疗、手术、护理、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共调整970项医疗服务项目,重点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通过价格杠杆作用,引导医院和医务人员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促使“以药养医”向“以技养医”转变。两年共有6842万元用于调整服务价格,市属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年均收入11万元,与改革前相比增长40%。

  三是互联便民,从“繁”到“简”。推行网上预约挂号,开通门诊一卡通,启用医保银医通系统,设置40台银医通自助设备,患者只需2分钟左右就可完成挂号、缴费、检测结果自助打印,比起在人工窗口排队,就诊高峰时段每人次可缩短等候时间10分钟左右。实施“互联网+慢病管理”试点,免费发放可穿戴血压计和血糖仪,通过患者自助测量,设备终端自动将数据上传到物联平台,帮助签约家庭医生实时获取监测数据,让全科医生及时掌握患者健康信息。

  (来源:江西省委改革办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卢志文 文武)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