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但“被增长”“被平均”的抱怨也不时见诸公共舆论空间。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党的十八大以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踏上破冰之旅,正顺应了群众的期待。直面矛盾、快马加鞭,人们收到了温馨的成绩单:2013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长7.4%,实现了与GDP增长基本同步;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基尼系数从2013年的0.473下降到2016年的0.465。这样的发展亮点,映照着群众日益增强的获得感。
人们的期待往往是与时俱进的。今天,当大家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果点赞时,也有着新的担心。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今后的收入还能连年快涨吗?有的实体企业一年利润比不上一套房子,劳动致富空间还有多大?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难以弥合,是不是一旦“入错行”,就意味着自己的收入状况难以改变?种种担忧、诉求说明,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许多亟待调整的环节,深化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收入增长的动能还需要加强。大家都盼着收入连年快跑,而收入增长总体上仰赖于经济总量的扩大。因此,必须继续“做大蛋糕”,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总态势。只有把蛋糕做大,才有更多资源可供分配,更多财力可用于民生。只有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速,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让劳动者享有发挥才智、提升收入的机遇。
收入差距也有待调节。合理的差距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不合理的差距则可能激化矛盾。现实中,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高管与员工之间的差距仍然偏大,常引发热议。姚明收入高,大家没意见;个别垄断行业企业的从业者收入过高,谁都不服气。调节差距就应精准施策,控高、提低齐步走。控高,就是盯住那些不符合市场机制、与要素贡献明显不符的高收入。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期,尤其要关注提低。多措并举,提高农村居民、城乡贫困居民、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的收入,提高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一线劳动者的收入,让低收入群体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收入分配还要有利于“增活力”。近几年,勤劳致富观念受到一定质疑。有人说,辛勤工作没用,再怎么加班加点、绞尽脑汁,收入还是不如房价跑得快;有人说,现在致富最快是“炒钱”,即炒股、炒房、炒外汇。如果任由这种观念蔓延,不仅影响物质财富的创造,更可能导致奋斗精神的流失。矢志不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才能让肯干、能干的劳动者更多地积累财富,让诚实守信专注实干的人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