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评价高:四川的改革推进机制走在全国前列

发稿时间:2017-06-15 15:12:23
来源:川报观察

  今天,6月15日的四川日报第十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各方对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评价。观点鲜明,给人启迪。下面选登一篇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潘治宏的访谈。

  四川的改革推进机制走在全国前列——专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潘治宏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长期关注和报道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情况。日前,记者专访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潘治宏,将四川的改革实践放到全国的改革进程中再观察、再思考。

  本报记者 陈岩

  谈全局:工作重点从方案制定转移到部署落实

  记者: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潘治宏:简而言之就两个字“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头3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3年,经过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全面施工等前几年的努力,一系列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狠抓落实阶段。

  “落实”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轮改革启动之初就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中央深改组第二次会议上指出“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在第三次会议上指出“目标是否坚定,决定改革的成败;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的实现”;在第五次会议上强调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只有牢牢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各项目标,落实主体责任,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提高履责效能,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激活全盘,才能使各项改革都能落地生根,才能让广大群众对全面深化改革有更多、更大的获得感。

  记者:在这个背景下,地方党委政府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潘治宏:地方在继续抓好改革方案制定的基础上,要把握改革阶段性特征,把工作重点进一步转到集中力量抓好改革部署落实和重点领域改革攻坚上来。具体而言:首先,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领导干部亲力亲为抓改革。同时,以党建为统领,突出主体责任,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抓好落实。其次,下大力气落实强化督察职能,健全督察机制,拓展改革督察工作广度深度;把试点和创新工作抓实、抓深、抓细,把创新作为对落实的更深刻的诠释。

  各地要注重加强对改革推进的各项机制的建立完善,包括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等,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制度和风气,这样才能长久、有力、高效地推动改革落实。

  谈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机制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您提到各地要注重加强对改革推进的各项机制的建立完善,四川在这方面有一些探索。

  潘治宏:我多次到四川调研,刚才我说的几点,在四川都看到实践,同时还有很多具体的成效显著、理念先进的工作,让人印象极其深刻。

  据我们的观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讲话精神,把抓改革落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突出压紧压实地方和部门的主体责任,突出健全完善改革落实机制,突出加大督察问效工作力度,初步形成了推动改革落实的一整套较为行之有效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带头抓,省委改革办、各专项小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记者:有没有哪点让您印象格外深刻?潘治宏:有,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建立“改革落实台账”,实行“清单式督察”。目前四川全省256项改革稳步推进,不少重大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清单式”精准督察制度,将具体改革事项按照“已完成”“已启动未完成”“未启动”进行分类评估。一个改革方案形成一张直观量化的《督察评估事项表》,只有方案中的所有具体改革事项全部完成,该方案才能向省委深改组提请“销账”。这些举措在全国都是走在了前列。

  这点非常重要,也体现出四川对督察工作的重视。这一轮改革最大的特点是自上而下、顶层设计,通过制定一个个的专项改革方案来推动改革。因此,推动改革落实、狠抓改革督察,就是要锁定几百个专项改革方案。专项改革方案实际上也是地方和省直部门抓改革落实的对象和抓手。

  近年来,四川省委改革办从这个认识和逻辑出发,形成了“年中集中督察”、常态化“月月督察”、“年底全覆盖绩效目标考核”3项制度化的工作安排。这些举措是狠抓改革落地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超越意识的生动体现。

  记者:您如何评价四川抓改革的各项工作?潘治宏:四川抓改革提早部署、目标精准、推进有力、行动迅速、落实到位。四川抓改革落实的所有经验做法,归根到底都是把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具体化,切实做到了“总书记有部署要求,四川就有实际行动”。

  应该说,四川改革的推进机制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我社《改革内参》杂志以及承担的国家课题《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方式研究》课题中,我们将四川省委政研室探索有效履行改革办职能的路径模式、清单制+责任制、督察常态化等作为专门的典型案例和经验进行了研究和推广。

  谈未来:可引入第三方评估模式防止“闭门造车”

  记者:四川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哪些方面可以加强?

  潘治宏:下一个阶段,我认为四川可以考虑进一步创新改革评估机制。新时期地方政府推进改革不是一个“闭门造车”“自吹自擂”的过程,而是极其重视对改革成果的内外评估,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引入第三方评估模式。由此,社会各界,尤其是改革智库可以通过这一渠道介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之中。第三方是指独立于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之外的组织或个人。

  还可进一步重视改革过程中的预期管理。改革具备实践探索的试验性和体制过渡的长期性等特点,决定其既有短期预期、也有长期预期,既有单项预期、也有综合预期,既有显性预期、也有隐性预期。新时期地方改革推进中的一大特点是高度重视改革的预期管理,有效利用公众对改革的预期,并提供源源不断、踏踏实实的稳定的改革预期。第一,用预期管理凝聚改革共识、破解改革焦虑。通过各级各层面的参与式、协商式、体验式等开放平台,让公众更多地参与到改革中来。让人民群众既收获到显而易见的现实红利,也感受到令人期待的预期红利。第二,强化改革风险防控。对一些影响重大的风险领域的改革,注重在改革决策谋划前、改革政策出台前,提前预判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稳定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并且考虑社会和市场的承受能力。第三,增强改革的“正外部性”,降低改革的“负外部性”。重视改革的溢出效应,强化各项改革措施的系统集成,加强各领域改革的系统谋划和整体联动。第四,注重立竿见影和循序渐进相统一,防止改革边际效用递减。既推出能“立竿见影”的“接地气”改革,也推进需“循序渐进”的“高大上”改革。切实防止因改革预期管理不到位,导致改革的风险加大、效应减弱、红利消解,从而在发展的推动力和群众的“获得感”的转化上打折扣。

  记者:四川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稳”与“进”的关系?

  潘治宏:“稳”与“进”不是矛盾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步子稳,改革才能持续推进;只有改革不断推进,经济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首先是要拿出改革的勇气,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同时,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广,必须稳妥审慎。对一些重大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可以提出总体思路和方案,在推行中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