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发展?一般而言,发展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从广义上讲,发展泛指人类社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动态过程,就此而论,发展与“进步”“递进”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发展特指一个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实际上,自人类产生以来,就面临着广义或一般意义上的发展问题,但直接以发展为对象的研究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时的发展包括我们现在所论及的发展主要是狭义上的发展,即一个社会的现代化过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实际上,国内外发展理论在何谓“发展”这一问题上曾经历了一番长期争论,但最终更多的人倾向于把发展定位在“现代化”上。我国研究现代化问题的著名学者罗荣渠指出,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框架来看,“社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现代化的过程。”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柏格指出:“发展意味着‘良性’的成长与‘可欲’的现代化。”一言以蔽之,“发展通常被视为是‘成长’或‘现代化’的同义词”。
因此,就世界范围特别是绝大多数国家而言,发展的内涵和实质完全可以概括为近代以来所开启的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一个经济大发展、生活大变动、社会大变迁的整体转型时代,因此,发展即实现现代化对于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当代中国而言又有着更加鲜明的表征,具体表现在一系列的转变上,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从封闭落后社会向开放文明社会转变,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从盲从自发的传统人向独立自觉的现代人转变,其实质上就是一场深刻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变革。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浪潮,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加快经济增长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经济增长一度在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不容否认,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的现代化曾经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加速了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步伐,但问题在于,由于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致使一些国家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而且,与经济高速增长相伴而生的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社会问题异常突出,直接危及到了人类正常的生存和发展。由此可见,这种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现代化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却并没有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未能实现持续的增长和真正的发展,学术界将这种现象称为“有增长、无发展”。借用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的话讲,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正在步入一个“风险社会”。毫不讳言,现代社会已然遭遇发展的困境。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理应积极借鉴和吸取西方国家现代化之路的经验教训,避免“有增长、无发展”的尴尬局面降临在我们的头上。作为行进在现代化道路上的中国,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那些不能回避的发展中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或正在出现,如贫富差距扩大、腐败问题、生态环境恶化等不仅出现,而且在某些方面有加剧的趋势。实践表明,西方率先进入现代化行列的国家在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发展进程普遍会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相互交织的突出制约,发展的困局似乎成了现代化的必然遭遇。这似乎是现代化的魔咒与宿命,谁也难以逃脱。
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国社会发展遭遇的可能困局与现实困境保持清醒的认识。着眼于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看到,当代中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既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空间,在繁荣的现代化建设景象背后也隐藏着现代性的隐忧。这也验证了马克思的预言: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着自己的反面。当前,中国的现代化正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这也迫使我们必须认真反思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即社会主义现代化还能否继续传统工业化道路以及是否应该依赖传统工业化道路。
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面对不一样的发展难题和发展困局,我们需要不一样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我们承认,当现代化特别是工业化文明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同时展现给我们时,不能不使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中国社会陷入某种程度的价值困惑和冲突之中。事实上,中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整个人类现代化的困境,而诸多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普遍遭遇的发展困境也包含着一个重要的逻辑,它深刻地表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运动并不会顺利地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传递,相反,早期现代化国家的进步还往往以牺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为代价。因此,这样的现代化模式是无法传递、无法拷贝的。发展的出路在哪里?人类迫切需要寻求破解发展困境的新路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不能重蹈覆辙,走西方国家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先积累后解决”的现代化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事实上,行进在现代化途中的中国以及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从未停止对现代化出路的探索和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发展的主题从未动摇也动摇不得,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发展的大旗,并以实际行动对世界性的发展难题和普遍性的发展困境进行积极回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破解发展难题、突围发展困境、厚植发展优势找到了真正的出路,也为中国特色现代化找到了一条新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既是对发展的现实困境的积极反思与回应,也是对现代化出路的有益探索和诠释,这是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积累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以思想的更新和观念的转变,极大地拓展中国特色现代化的现实路径,奠定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基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