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一:工会机关“瘦身” 编制“减上补下”
为更好地让工会的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省总工会精简10%的编制,带动市级工会实行编制“减上补下”。县(市、区)从整体盘子里调剂编制,充实工会工作力量。
省总工会还将破除行政化,领导班子实行专挂兼相结合,专职成员原则上不超过50%;增强工会组织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使基层工会工作者、先进模范人物、生产和工作一线人员在全省工会代表大会代表、省总工会全委会和常委会委员中的比例分别占70%、40%和15%以上;按照面向基层、突出主业、运转高效的原则,进一步整合优化省总工会机构设置和职能,内部机构精简20%;突出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群众工作经历,侧重从劳模和一线优秀工会工作者中考录、遴选机关干部,并逐年提高录用比例;建立省总工会机关挂兼职干部选派制度;推动建立工会组织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领导干部双向交流制度。
亮点二:夯实基层基础建设“职工之家”
在此次改革中,省总工会将从“五个着力”入手,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会工作基础。
一是着力破解基层工会“无人办事”问题。省总工会将各县(市、区)工会协理员补助名额从3人提高至6人,并相应提高补助标准。同时,加强“三师”(律师、劳动关系协调师、健康工程师)队伍、志愿者队伍建设。二是着力破解基层工会“无钱办事”问题。省总工会明确,每年将经费重点投向基层困难帮扶、职工维权、阵地建设等领域。三是着力破解基层工会“覆盖面窄”问题。加强基层工会组建力度,确保全省近三年每年企业建会数和职工入会数的增长不低于3.5%。四是着力破解园区工会“力量不足”问题。推动企业100家以上、职工5000人以上的省级及国家级工业园区建立总工会。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五是着力破解基层工会干部“能力不强”问题。加大对基层工会主席的轮训力度,重点加强对园区、乡镇(街道)和规模以上企业工会主席的培训。
亮点三: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推进“互联网+工会”建设
突出维权主业、强化职工教育培训、保障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围绕建立健全以职工需求为导向的工作运行机制,方案列出六大主要举措。为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省总工会将建立职工(会员)评价机制和需求调查制度,把工作评价权交给职工(会员),积极探索实行第三方测评,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加体现职工的真切感受,使评价过程更加体现职工的广泛参与。
省总工会还把“互联网+工会”作为此次改革的重点和亮点推出,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迫切需要。通过深入开发工会系统各项业务应用,运用网络手段实现工会业务流程再造。用3年时间,在全省工会系统建设“一站、一端、一微”(综合性网站、APP手机客户端、“草根谈”微信平台),使与职工生产生活相关的就业创业、困难帮扶、法律援助、劳动保护等服务均能在网上实现,以新媒体拉近与职工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