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需政府企业各尽其力

发稿时间:2017-04-10 12:47:16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季晓南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振兴我国实体经济,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使我国实体经济企业不断增强竞争力。

  成本偏高是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影响我国实体经济效益的成本主要包括税负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融资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目前,我国实体经济企业非税负担较重,例如社保费用不属于税收,却是企业实际承担的费用,属于非税负担,我国社保缴费率存在阶段性下调的空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人工成本上升较快。此外,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能源成本等相对而言也都偏高。

  近几年,我国一些企业特别是来料加工企业到东南亚国家或其他国家建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不少行业的经营成本上升过快,造成资本投资回报率明显下降。而东南亚、南亚、南美以及部分非洲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于我国,有的要素成本也低于我国,并且纷纷采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中低端产业转移。企业选择成本更低、回报率更高的地方投资,这是由其追求盈利的属性决定的。实体经济成本偏高,不仅会削弱我国中低端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且会妨碍我国高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还会助长国内经济发展“脱实向虚”,增加经济运行的风险。新形势下,要大力振兴我国实体经济,提高我国实体经济企业的竞争力,进而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关键是将实体经济成本尽量降下来,使实体经济企业有更大发展空间、对资本有更大吸引力。

  政府要继续发力打好“组合拳”

  税收、社保费用、能源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实体经济成本,需要政府通过深化改革的方法来降低。

  2016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近10000亿元,其中通过营改增减少企业税负5500多亿元,通过降低电费和天然气价格减少企业能源成本2000多亿元,通过降低利息、物流成本以及费用等减少企业支出2000多亿元。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在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行政审批事项1/3目标的基础上,2016年又取消165项国务院部门及其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清理规范192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20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这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面对我国不少企业经营成本仍然上升过快的问题,有关部门必须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全力打好“组合拳”,为提升我国实体经济企业的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积极推进减税降费。2017年,我国将在减税降费方面加大力度。按照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的要求,今年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并结合营改增等措施继续降低企业税收,同时继续清理和降低各种涉企费用,预计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通过减轻企业税负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各级政府应坚持过紧日子,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

  着力降低各种要素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能源成本、融资成本、用地成本等仍比较高。应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快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着力降低能源成本。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步伐,逐步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继续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结合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进一步去杠杆,同时进一步加大力度清理影子银行和金融中介机构。用工成本增长过快的一个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不足。应在执行国家劳动合同法的同时,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要求。

  切实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重点是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通常为10%—15%,我国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则高达30%—40%,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0%以上靠公路运输,海铁联运的比重不足3%,远低于全球20%、美国40%的水平。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果采用多式联运畅通各种交通方式间的衔接,打通运输关节,缩短物流环节,做到货畅其流,可降低企业30%的运费。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应继续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发力,着力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

  继续解决产能过剩和杠杆过高问题。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6·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企业家普遍认为产能严重过剩是挤压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出厂价格大幅下降,必然会严重挤压企业利润。因此,应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处置“僵尸企业”,继续加大去产能力度。这两年,我国国有企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速由降转升,财务费用增速下降。销售费用上升,反映了产能过剩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因此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和销售力度。财务费用增速下降,表明国家采取措施帮助企业降杠杆的效应开始显现。但我国企业负债仍然偏高,需要在降低企业杠杆率方面继续采取有效措施。

  企业要眼睛向内降本增效

  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既需要政府多措并举继续发力,也需要企业眼睛向内下大气力。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如果不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就无法在市场上立足。目前,企业在通过自身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方面仍有较大空间。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

  我国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可观效益。但也应看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仍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偏高。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企业的成本攀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企业降本增效也必须多策并举。从根本上讲,一是加强创新,加大技术降本增效力度。应提高研发效率,缩短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周期,通过管理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等不断提高要素生产率。二是加快转型升级。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推动产业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三是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加大系统降本增效的力度。引入先进管理方式和工具,推进精准精益管理,强化全员成本管控,降低运营成本,确保人工成本增长不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确保营业成本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针对影响我国企业成本的突出因素,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在降低人工成本方面,重点是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通过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采用机器人等措施,提高产出数量,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量或服务的人工成本;通过设备技术改造、改进加工工艺、完善生产流程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通过完善激励方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重点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单位产出的资金使用量。严格管控负债规模,降低资产负债率,减少财务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的资金占用;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降低融资成本;加强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提高内部资金周转效率,盘活沉淀资金,减少资金闲置;大力压减应收账款,加快清理非正常库存。

  在降低能源成本方面,重点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推进能源循环使用;大力推进开源节流,借助大数据管理和使用能源,建立能源系统使用的标准和制度体系,加强能源消耗管理,落实节能降耗责任,持续推进全员节能减排。

  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重点是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单位产出的物流费用。全面梳理物流流程,借助互联网、物流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采用现代化运输手段优化物流方式,通过集中采购、指标采购、线上采购提高物资集中采购度,提高货物周转速度,提高物流周转和使用效率。

  (作者单位: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