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习近平的小康观和大同观

发稿时间:2022-04-30 20:5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30日(记者周围围 实习记者宋昕颖 马昌)从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希望与会嘉宾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解决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贡献智慧,共同推动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到闭幕会上,出席论坛会员向世界各国政府和全球企业界发出倡议,“承诺在六个方面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世界大同,天下一家”,让共识远远大于分歧,让开放包容惠及亚洲,辐射世界,中国主张为亚洲和世界的稳定、发展与繁荣贡献了中国力量。

  “大同”“小康”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目标,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习近平的初心。正确理解新时期习近平同志的小康观和大同观,对实现和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康观

  缘起:汔可小康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中国人对小康最早的期盼。小康:大道之隐也,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体现的是古代中国人对宽裕、殷实生活的追求。而封建社会中农民与地主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决定了全面小康只能存在于憧憬和向往之中,并不能够实现。

  初始:小康之家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说:“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1984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

  初心:全面小康社会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面小康,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月20日,习近平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拉家常。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的小康观,是一个覆盖领域全面,覆盖人口全面,覆盖区域全面的小康观,是一个以群众为先、求真务实的发展观。他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人民福祉作为前提,依托人民的力量共求发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在昆明亲切会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时讲话。

  ·全面小康,是全民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全面小康,要求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二)大同观

  缘起:大同,大道之行也

  战国末至汉初的儒家学派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与“小康”相对。《礼记·礼运》: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帝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出于身者,不必为己;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是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初心: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认为,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摈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

  习近平的大同观,是在把握世界整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清晰认识到,只有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打造世界经济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建立一个双赢、多赢、共赢稳固局面。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出,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涉及大家的事情要由各国共同商量来办。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创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今天的亚洲,多样性的特点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千百年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梦想始终是人类心中长明的灯火。站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极目远眺,世界的地平线上,新时代的曙光隐约可见。走向复兴的中国,不但要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梦”,还将继续畅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一家的“世界梦”。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