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创造了中国发展速度奇迹。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我们坚持和不断完善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呈现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积极实施对外开放,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等比较优势,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大力发展进出口,加工贸易得到跨越式发展,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并用其陆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2001年12月我国在经历十六年艰难的谈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跨入新的阶段,集中释放了大批对外开放的政策红利,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取得了辉煌成果。如今,我国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货物贸易世界第一,对外直接投资世界第三,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经贸和制造后进国家变成了如今的经贸大国和制造大国。世界银行曾评论,中国是在全球进程中少数几个获益较多的发展中经济体。可以说,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成就了经济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始终坚持的对外开放战略。
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面临新需求,对外面临新挑战,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并着力扩大、深化、提高对外开放战略和对外开放政策。从国际看,一是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将延续。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至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将长期处于缓慢复苏和调整当中,全球性产能过剩,竞争加剧,“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产业转移出现高端制造业向美欧回流,低端产业向东南亚和印度迁徙的趋势;WTO框架下多边谈判停滞不前,贸易区域自由化趋势另辟蹊径;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二是全球生产价值链分工在不断深化。过去各国产业间分工如今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产业内分工,甚至是产品内分工。价值链的升级从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的环节,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环节或者向信息和管理密集的环节移动,这是全球分工新的发展趋势。三是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迅速,推动新兴产业蓄势待发。只有准确把握住新一轮技术革命才能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占得先机。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速度换挡、结构升级、动力转换,这是新常态最突出的变化。以前我们靠不断增加要素投入来实现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增长。进入新常态以后,则要求如何用好外部资源和外部市场,加速我国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我国和世界的关系看,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体现在一是结构层面我国的比较优势发生了转换。以前我们的比较优势在于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如今这些优势逐渐消失。同时我们应看到自身仍具备的很多优势,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充裕、市场规模庞大、产业配套齐全、科技进步加快、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济发展具有良好支撑条件,宏观调控还有不少创新手段和政策储备。这都是我们参与新时期全球竞争的中国比较优势。二是在规模上发生了变化。我国从经贸小国变成经贸大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承担对世界经济的责任和义务方面,世界对我国充满了更多的期待;面对重塑世界经济治理规则和秩序,在制度层面、全球规则、区域影响力、主导力等方面,我国将会有更强的能力和更多的诉求,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全球经济秩序。
总的来说,新的形势带来三大变化——经济进入新常态对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我国自身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新变化,让我们有了参与全球竞争的新基础和新诉求。我们只有在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利用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才能推进我国的经济结构在全球价值链上升级,才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来保证我国的和平发展和和平崛起。基于此,我们应更加坚持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推动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一、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就要不断增强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的能力,努力营造一个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环境。我们要在多边和区域层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重塑经贸规则等重大议题上,发中国声音,提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积极参与和继续引领重要议题讨论和新规则的制定。当前,面对美欧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们应从长远战略高度,一如既往、旗帜鲜明地坚持和继续支持全球经济一体化,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要积极参与各国际组织并发挥好引导作用,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话语权。要大力推进新型国际合作,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重大对外开放战略,要实现共商共建共享,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综合采用投资、贸易、对外经济合作、对外援助等手段以及推进外交、军事等层面的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加快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构建大通关和检验检疫合作机制。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
二、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就要大力推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经济全球化符合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保障。要支持WTO的国际贸易多边体制主渠道地位,坚持推进实施世贸原则,重视和加强WTO各项工作。积极推进我国自贸战略实施,在运用好发展好已建立的区域或双边自贸关系的基础上,参与和引导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亚太自贸区等区域自贸关系的建立,推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等谈判,促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应积极支持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早日生效实施。可按照协定要求,总结推广我国在自贸试验区的做法经验,加强我国各口岸机构之间的合作协调,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全国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支持跨境电商模式的应用发展,争取我国成为全球实施WTO《贸易便利化协定》、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先行示范。
三、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就要切实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我国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要增强我国技术和资本密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出口结构,必须使我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和生产环节上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去我们靠便宜价格、靠低成本来参与全球竞争,现在我们主要靠以质取胜,靠质量、技术、服务、标准、品牌来形成参与全球竞争的新优势。对内对外要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增加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叫响中国品牌,提高对外经贸质量和效益。还要增强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国际上服务贸易占货物贸易的比重已占到接近1/4,而我国只有10%左右,比全球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我国服务贸易提升潜力巨大。
四、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就要加大“走出去”步伐。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就是跨国企业的全球化,要培育一大批中资的跨国企业和全球品牌。跨国企业依靠产品、技术、管理、服务、标准、品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和整合资源。一个国家尤其像我国这么一个大国,如果没有一大批自己的跨国企业和全球品牌,那我国就永远处在其他国家的跨国企业以及其背后的国家配置的对象上。我们需要参与配置全球资源的主动权,就是要依靠自己的跨国企业来参与全球资源的配置、合作与竞争。由此可见,打造我国的跨国企业和全球品牌具有战略意义,也是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必经之路。当然,我们也需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一起“走出去”。需要强调,在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中,应切实履行好应有的社会责任,在环保、就业、教育、医疗、慈善等公益事业方面为当地社会和群众作出积极贡献,树立中国企业乃至中国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近四十年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变,源于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在国家实现“小康社会”和二个“百年目标”的奋斗征程上,只要我们坚持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之国策,我们“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国务院参事、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 葛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