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金融改革有助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

发稿时间:2017-03-22 11:15:21
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周武英 刘红霞

  中国经济转型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世界范围内反全球化思潮的影响?金融体系在全球不确定性因素下如何应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会议间隙采访了今年1月2日上任的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

  “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格奥尔基耶娃对中国经济的展望充满乐观情绪。她说,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2016年中国能够取得6.7%的增速是相当不错的。因为,自金融危机以来,迄今全球经济增速尚未回到危机前的水平。而在这种情况下,去年全球增长的三分之一,即35%来自于中国的贡献,未来预计仍将保持较高的份额。“更为值得称道的是,这样的增速是中国在致力于实现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实现的。”她表示,中国经济转型目前进展良好。从世行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转型是平稳的。

  格奥尔基耶娃同时认为,中国正在许多领域进行结构性改革。而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巨大,这种再平衡对全球经济也必然会造成影响。中国正在努力向价值链上游移动,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并向服务型经济转变,这会加大与相关经济体的比较压力。然而,她认为,竞争并非坏事,它能够产生克服问题所需的动力。她建议,在中国的结构转型中,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大力扶持创新十分重要,中国的创新型中小企业面对变化的环境能够快速地做出改变。

  在谈到面对全球不确定性下金融体系的应对时,格奥尔基耶娃表示,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在跨境层面,各国正在采取措施建设更为谨慎的金融体系,这同样带来了问题,银行变得更为保守不愿意放贷,许多地方的情况是,流动性十分巨大,资金很多,但是这些资金却在“睡觉”,没有创造就业和带来经济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都有其刺激经济计划,但无法完全抵消掉全球不确定性的影响。她说,世界的变化十分迅速,技术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是也带来了不可预见性。许多不确定性冲击的出现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必须学会与之相处。

  格奥尔基耶娃指出,中国正在发展,人才素质越来越高,金融体系也随之越来越成熟,对投资风险的评估也更有能力,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奇迹。而在政策层面上,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让金融行业成为有竞争力的部门,金融行业也得以退出无法生存和发展的领域,进入能带来高收益的创新领域,从而给中国带来在未来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新动力。

  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挑战在本次高层论坛上受到高度关注。对此,格奥尔基耶娃肯定地说,全球化和开放显然会让贫穷的国家受益,提高成千上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对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来说,全球化也能使他们获得更为便宜的物品。除此而外,当发展中经济体收入增加后,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对生产商而言也是好事。

  话锋一转,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与此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全球化在客观上对一些国家和地区以及部分群体带来的“焦虑”。不可否认的是,发达国家工作岗位在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然而国家应该通过大量投资来解决那些失业人口问题,没有做好调整的国家反全球化情绪就会高涨。面对不平等加剧,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现象,通过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政策可有助改变这种情况。之所以会产生“把洗澡盆里的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了”的怒气,是因为一些国家不能很好处理上述问题,而这将导致失去全球化带来的收益的风险。

  无论如何,“如果我们从全球化倒退,所有人都会输。”格奥尔基耶娃表示。

  格奥尔基耶娃还说,在全球保护主义风险加大的情况下,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开放性令人称道,这对中国、对相关国家、对世行而言都是机遇。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