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浏阳改革对县域改革的启示

发稿时间:2017-03-21 11:11:22
来源:中国改革网作者:史海威 李镇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浏阳逆势而上,展现了争先进位的“加速度”。“十二五”期间,浏阳地区生产总值由556.7亿元增至1112.8亿元,年均增长1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7.9亿元增至85.9亿元,年均增长25.2%;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2366.6亿元、580.9亿元、859亿元,年均增长21.3%、19.6%、24.4%;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排名从全国百强第65位跃升至第28位,2016年前进到第19位。干部群众一致将发展的成绩归功于改革,新华社等媒体也称浏阳为“县域改革模范县”。这种归属是否恰当?其“改革模范县”的称呼是否恰如其分?对我省县域改革有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启示?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多次深入浏阳调研。

  启示一:改革举措不嫌其小,重点在切合实际

  2016年10月27日,来自南京、武汉等地的80多位公路局(处)长齐聚浏阳,考察“路长制”改革。何为“路长制”,又何以有这么大效应?调研了解,“路长制”即按照“属地管理、分段负责”的原则,明确由一名市级领导担任主要干线公路的“路长”,由市公路局班子成员和沿线乡镇(街道)行政正职担任分路长,以各乡镇(街道)辖区为责任区域,对公路实行网格化管理,变以前公路管理部门“一家之事”为沿线单位“众人之责”。从运行情况来看,改革有效破解了公路管理中管养不分、管理滞后等难题,收到了良好效果,获得了公路管理部门、乡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从长期来看,因应了公路里程和车辆不断增加、道路管护工人缺口增大的趋势,还将节约经费开支。

  像“路长制”这样贴近实际、地方可为、多方共赢的小改革,浏阳还有很多。比如,从2013年起开始推行的园镇融合改革,将制造产业基地和永安镇“园镇合一”,实行大围山“一园带四镇”管理模式,通过园镇主要负责人交叉任职,理顺了管理机制,减少了行政内耗,推动了园镇深度融合、协调发展。2016年制造产业基地成功晋升省级高新区,大围山森林公园旅游收入连续四年实现翻番。再比如,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一线作为、一线攻坚、一线解难中优化作风、创造实绩。场地一转,效果立显,很多久拖不决的问题解决了,很多矛盾如冰雪般融化了,群众的获得感得到很大提升。这些小改革在浏阳各地、各部门、各领域遍地开花,形成了改革集群现象,汇聚成浏阳整体的大改变、大发展。

  小改革之所以能收到大改变,核心是做到了一个“实”字。县域的特点决定了其改革是以小改革为主,重大改革将是少数。因此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实际,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如果一味盲目求大,可能最后大的改革搞不来,小的改革不愿搞,错失了改革良机。要学习浏阳“改变就是改革”的观念,改革不嫌其小,哪怕只是资源重新整合、流程优化再造,只要有利于工作改进、有利于县域发展,就要大干起来,终将积小变为大变,积小功为大功。

  启示二:改革推进攻坚克难,关键在较真碰硬

  改革从来就是攻坚拔寨的难事,县域改革更是短兵相接的硬仗。县域改革直面的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和事,可谓“伸手打到爹娘、伸脚踢到兄弟”。如果没有坚定的决心、无畏的勇气,怕得罪人、怕打击报复、怕丢选票,改革肯定推行不下去。浏阳市委书记曹立军说:“毛病大家都看得见,关键是敢不敢下手治”。浏阳说到做到,真正敢于下手。

  真刀真枪的改革从自身做起。2013年,浏阳推出“三个一律”:所有市直部门和乡镇街道一律实行开门办公,各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实行限时办结,各级各部门财政切块资金和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实行公开公示。“三个一律”针对的是作风建设,本质是一场行政改革,扩大了老百姓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削弱了领导干部的自主权和裁量权,促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得更加规范。为根治庸懒散顽疾,浏阳推行重点工作季度讲评制度,工作考评排前三位的乡镇、部门上台讲经验,后三位的则要“红红脸”“出出汗”,上台作表态发言。在干部的使用上,浏阳突出实绩考核,其中改革成效占了很大权重。近三年浏阳换下了14名“并无硬伤,但改革发展不力”的正职干部,戒勉谈话96人,提醒谈话109人,树立了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导向,确保了改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正是因为敢于担当负责,勇于攻坚克难,在浏阳安排的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就多,特别是有不少难啃的“硬骨头”,形成了全省改革试点的“洼地效应”。比如农房抵押融资,学界呼吁多年,迟迟未有突破,浏阳第一个“吃螃蟹”,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房抵押融资改革试点。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的利箭射出去之后,就要有一种百步穿杨的力势击中靶心,一竿子插到底的狠劲突破障碍。否则,改也改了,革也革了,但是拖泥带水、藕断丝连,改的不彻底、革的不到位,不仅于发展毫无裨益,反而会耗散改革信用、挫伤干部群众对改革的信心。但较真碰硬并不等于霸蛮,一定要“狠”在关键处,体现在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上,体现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体现在消除干部作风的顽疾上,体现在改革的真督实察上,体现在改革考核的成果运用上。

  启示三:改革空间无比广阔,要领在吃透精神

  有些地方在改革中东张西望不想改、缩手缩脚不敢改、作茧自缚不会改,根结在于没有吃透中央精神,把不准改革的趋势、方向,摸不清改革的顶线、底线、红线。实际上,县域改革的空间无比广阔,大有可为,要领就在吃透精神上。

  从2011年开始,浏阳对全国重点镇——大瑶镇实施财政税收“双返”政策,将该镇新增地方收入的80%及土地出让金的80%均予以返还,并将96项县级权限下放至大瑶,在全国率先推行国地财合署办公、综合行政执法等重大改革,增强了大瑶镇自主发展能力,如今大瑶镇经济总量与经济增速连年名列全市第一。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浏阳亮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时限最短、成本最低”的目标,积极推动省直管县改革下放的406项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尽快授权到位,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核准类)可在68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备案类)可在56个工作日内办结,新设立企业办照时间压缩至2.5个工作日。正是吃透了简政放权的精神,才能大胆作为,让权力下沉、让服务优化。

  此外,浏阳这两年发挥地处湘赣边的独特优势,努力打造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发起举办首届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交流会,引领周边县市在重点领域密切协作,加快推进浏阳—上栗、浏阳—铜鼓共建区建设,并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纳入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既拓宽了自身发展的空间和领域,也为省际边界地区合作创造了范例。在破解人才引进和使用面临的编制和待遇瓶颈这一普遍性难题上,浏阳采取“全县范围调剂、职数清查规范、身份转换置换”等办法,三年引进党政机关、教育、卫生类人才3093名,为发展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

  浏阳的改革之所以如鱼得水,又顺又稳,是因为找到了“两线空间搞改革”的办法,即找准改革的“天花板”和“地板”,在顶部与底线之间的广阔空间放手作为,既能成事,又不出事。一方面,严格遵照中央“于法有据”“不要抢跑”等“规范性”要求,在方向和原则问题上把好关口;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等“鼓励性”要求,努力成为“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的改革样本。

  启示四:改革势头一以贯之,根本在形成传统

  2016年12月,湖南省第一家村级农村改革展示馆在浏阳市亚洲湖村开馆,活现了浏阳的改革热情、改革活力、改革势头。浏阳干部群众有一句口头禅:“我们尝到了改革甜头”,对改革津津乐道,说起来头头是道,打心眼里认同改革、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可谓“人人都是改革者”,从而推动改革呈现“青山巍巍一峰高一峰”之势。这一良好态势的形成,缘于浏阳有一个优良的改革传统。

  从投身维新变法的谭嗣同到参与谋划改革开放的胡耀邦,敢为人先的浏阳人扛起改革的大旗,一直走在时代前列。岁月洗礼,改革基因已经融进血脉、刻入骨髓,在浏阳形成了厚重的改革传统,沉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就是文化,它的力量最深沉、最持久、最稳定。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下浏阳的改革举措、改革故事、改革担当,既是改革传统的一脉相承,也是改革传统的发扬光大,反过来又不断丰富、深化这一传统。今天,用改革的思维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成为了浏阳人的一种自觉,县域改革实践只是其精华一章。

  当然,不是每个地方一开始都有像浏阳那样高涨的改革势头,也不是每个地方都像浏阳那样具有鲜明的改革传统。但是,势头是由人推动的,是通过艰苦工作形成的,传统也有其源头。各地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增强做改革源头的历史自觉,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历史担当,勇做改革促进派实干家,既为当地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也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此,浏阳的经验就可以得到广泛的复制、发扬和光大,改革将形成燎原之势,改革还何惧不成?!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