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全面深化改革 厉行休生养民

发稿时间:2017-03-06 12:41:53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戴小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注重从体制机制创新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擎改革旗帜,以革故鼎新的政治勇气和一往无前的坚定决心,雷厉风行推进改革,政策举措出台的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2016年,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搭建“改革的主体框架”,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入,共识不断凝聚,思想不断革新,理论不断完善,实践不断创新。

  坚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2016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时充满自信地说,经过3年多努力,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正在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立柱架梁。回望“十三五”开局之年,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进入“施工高峰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会议12次,审议通过重大改革文件146个,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改革重要领域;领导小组确定的97个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和128个其他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94项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方案419个;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加大改革推进力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经济增长。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2016年,经济领域改革重点抓住阻力大、利益调整难的环节持续攻坚,一批标志性、关键性改革举措推出,努力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改革支撑发展的动力作用逐步显现,增长潜力释放。特别是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顺利实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增长继续居于世界前列。最新数据显示,全国1.86万户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2016年利润总额由降转增,实现6.7%增长,创造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更令人欣喜的是,国企利润新的增长点正在形成,结构日趋优化。

  普惠民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12次会议,涉及民生相关议题的达9次,审议通过的民生领域文件至少有14个,扶贫、医疗、就业、教育、养老、社保等改革政策相继出台。“放管服”改革,消除权力寻租,严厉整肃庸懒怠政,成绩单亮点纷呈;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同步调整,1亿多退休人员因此受益;脱贫攻坚力度持续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次突破1000亿元,减少贫困人口1240万人;营改增重大税制改革成效持续显现,企业得利,民众受益;公安改革深化,群众安全满意度明显提升;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启动,惠及数亿农民;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试点,绿水青山不再是梦;科技改革助推“中国力量”提升,梦想照进现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温暖亿万民众的心,尤其是城市打拼的“蜗居族”……

  系统推进。各层面同步多点精准发力,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任务适时推出。民主法治建设着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主动作为、行稳致远,协商民主蓬勃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关键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司法领域改革大步向前,司法责任制全面铺开,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等举措顺利推出,司法公正对法治的保障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文化领域改革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国,基础性改革扎实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深入人心。社会领域改革聚焦民生热点难点,带给百姓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国防和军队改革,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重点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队活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法治引领。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2016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慈善法》《网络安全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10部法律,并对《野生动物保护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24部法律进行了修改,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立法工作持续取得新成果。在重要立法项目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还表决通过了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等六个决定。通过人大授权方式,保证重大改革举措于法有据、顺利实施。

  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必须坚定不移高举改革旗帜,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期的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牵涉的体制矛盾和利益关系愈益复杂,改革将无比艰难。

  但改革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只有戮力同心,以更加坚定的努力与更加积极的探索,敢闯敢试,敢破敢立,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才能闯出新路,蹚出险滩。

  稳中求进。展望新的一年,撸起袖子加油干。2017年是国家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既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并将迎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改革定力,加强改革协同,一锤一锤钉钉子,把责任压实、要求提实、考核抓实,切实干,干到位,推动改革落地见效,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国企改革。国有企业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企改革、特别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社会关注,民众关切。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确定改革项目,明确改革目标,细化责任清单,确保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时加快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关键是要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要求上来,不折不扣贯彻落实,防止变味走样。

  产权保护。“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是中央贯彻宪法原则、推进依法保护产权的顶层设计,对公民产权保护意义重大,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业吃了“定心丸”。着力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要加快民法典编纂,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当前,要切实落实中央提出的“坚持有错必纠”,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增强企业家投资创业信心;保护企业家精神,推动实业报国,支持企业家潜心创新发展;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人才支撑;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用勤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财税金融。要积极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重点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提高依法监管能效,有效推进金融监管改革,启动金融共同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严控资金脱实向虚,严防民营银行、上市公司成为个人的提款机,引导金融业回归正道,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中国创造。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适时出台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坚持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作用。

  问题导向。改革的生命力在于以问题为导向,抓住不同阶段的关键矛盾,不断回应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要符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只要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只要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就坚决地破、坚决地改。”因此,2017年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增强预见性、前瞻性,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加强对国企、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对外开放等基础性重大改革的推进,抓好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生根;坚决守住金融风险、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底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完善一揽子政策组合,合理引导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加大扶贫资金落实力度,克服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倾向,确保完成再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哪里出现新问题,改革就跟进到哪里。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调动各地区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防止“用方案落实方案”的惰性,贻误改革,阻滞改革。特别是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在改革落实上投入更大精力,建立抓落实的台账,包括硬任务、硬指标、硬考核,每项改革落实都要有时间表、路线图,跑表计时,到点验收;要强化责任落实,把抓落实的责任扛起来,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史记》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我们党从来就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党章的总纲部分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作为世界上长期唯一执政的第一大党,我们党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不懈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斗争,既是管党治党强党兴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从严治党。2016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紧扣全面从严治党,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等改革齐头并进、互相支撑,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重大主题,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就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作出全面系统部署,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和规范党内监督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开启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征程。

  巡视震慑。巡视全覆盖,监督无例外。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国之利器、党之利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巡视工作,他明确指出:“实践证明,巡视制度可以有效、管用,关键是要用好。巡视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平台,是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的重要方式,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监督的重要抓手,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十八届中央巡视工作已完成十一轮,巡视党组织247个,实现了对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央金融单位的全覆盖。

  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深化政治巡视,针对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发现了一批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和“四风”典型问题,如在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中管干部案件中,超过一半的线索来自巡视,发挥了政治“显微镜”和政治“探照灯”作用。对巡视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移交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促进加强监管、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干部群众普遍认为,现在的巡视是真体检、真发现问题、真反馈、真整改,做到了利剑高悬、震慑常在,腐败分子没有了藏身之地,有力提振了全党全社会反腐信心,推动了管党治党迈向标本兼治。

  标本兼治。中央政治局2017年2月21日召开会议,提出巡视工作“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灯下黑’问题”“要加强对巡视整改情况的督查”“要发挥标本兼治战略作用”。巡视制度不断创新,利剑作用日益凸显。从专项巡视到“回头看”,再到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试点“机动式”巡视,监督将更加机动灵活,震慑更加有力。

  在不断扎紧制度笼子、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同时,坚决查处政治、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案件,有效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坚决严肃查处“政治问题和腐败问题交织,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只要谁敢搞腐败,就必须付出代价”;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一个个有克扣和侵占扶贫资金、救济补助,以及吃拿卡要、漠视群众疾苦、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等腐败行为的“苍蝇”得到惩处;深入开展猎狐、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打击利用离岸公司和地下钱庄向境外转移赃款专项行动,共从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900多人。“打虎”“拍蝇”“猎狐”“灭菌”,反“四风”、正“官念”,“四种形态”走向纵深,有效封堵“边缘死角”。目前,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正在有序展开,ji将为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探索宝贵经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改革发展更加辉煌的前景,在向我们发出时代的召唤。全党、全国上下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坚定前行,汇聚促进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扎实苦干、积极作为,确保改革举措的扎实落实和改革进程的顺利推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奏响全面深化改革壮阔的时代赞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