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从何而来?实现农业农村的“优、绿、新”发展的路径有哪些?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如何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云华。
六大举措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六大新动能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中央一号文件所强调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此外,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从何而来?
张云华:近年来,我国农业在发展中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当前的农业问题主要在供给侧,农业的矛盾已不再是总量不足而主要是结构性矛盾,正如文件开篇所列举的,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
因此,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在改革中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建设现代农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手段、发力点,通过这个发力点来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目前农业发展动能不足,应当从哪里挖掘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际上,文件提及的六个方面主要内容,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可以看作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结构调整新动能、可持续发展新动能、产业拓展新动能、科技创新新动能、基础提升新动能、制度改革新动能等,六大新动能在文件中并未点明,但可谓是此次文件的一大亮点。
结构调整突出农业农村“优、绿、新”
中国经济时报:在结构调整方面,文件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您认为,应当如何实现农业农村的“优、绿、新”发展?
张云华:首先,农业供给给人类的食物应丰富、安全,人们二十年前吃的粮食很丰富,杂粮、杂豆各式各样,如今餐桌上的粮食几乎清一色大米、白面。此外,食品安全问题也让大家吃得不放心,迫切需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品质。因此,调优产品产业结构关键有两大方面:一是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农业结构、区域布局(地理结构)。稳定粮食作物,优化经济作物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扩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等。二是优化农产品质量,提升品质结构。可以从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其次,过去拼资源、拼消耗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不足,人均耕地、水资源等相对较少,农业发展不能竭泽而渔,而应当培养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能力。因此,在突出“绿”字方面,文件提及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加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发展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可持续、节约的绿色增长。要稳步、扎实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使之成为长期坚持的生产方式。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既降低农业成本,又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力争从污染农业环境向保护、治理农业环境转变。
此外,要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就应当跳出农业看农业。由于农业具有多功能性,且与其密切相关的上下游产业较多,因此,要从综合的产业间互动关系来看待农业。特别是新业态、新需求出现时,农业也随之产生新产业、新业态。此次一号文件提到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既满足消费者需求,又为农业发展带来新增长点,这既是农业功能的拓展,也是产业链价值链的提升。不仅如此,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将带动相关物流、商贸发展,进而对农产品销售形成推动。而现代食品产业在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基础上,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技术改造,探索新型食品的开发等,使得食品加工业内容更丰富,品质也得以提升。应当通过推动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最终使农业的多功能性得以更好发挥,并且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新动能。
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关键在于激活市场和要素
中国经济时报: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您认为,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张云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在农业领域确实是一大考验,而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在于激活市场和要素。
目前,在一些农产品市场化方面,市场机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市场一旦扭曲,将对资源配置形成误导,导致要素错配,对要素和资源都是一种浪费。因此,要发挥市场力量和价格信号的指导作用,减少价格干预和补贴对市场的扭曲。
基于此,在激活市场方面,一号文件提到,要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等。
中国经济时报:那么,您认为激活要素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张云华:激活要素主要包含激活土地要素和集体资产要素。
首先,在激活土地要素方面,应当从激活承包地、宅基地和其他集体建设经营性用地等三方面着手。目前,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经营权抵押试点,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试点等,正赋予农民更多承包地权利。此次文件提到的“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允许地方多渠道筹措资金,按规定用于村集体对进城落户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宅基地的补偿”等举措将进一步激活宅基地、承包地要素。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这三项改革试点也正在积累激发农村土地要素的制度经验。
其次,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是激发要素的重要方面,其核心是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这项改革明晰集体及其成员的资产权利,激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要素功能,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