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是当前社会的重要特征。张翼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的CSS调查数据显示,作为职业分类的农民阶层已下降到28%左右,工人阶层上升到34%左右,中产阶层上升到33%左右(其中,新中产阶层占20%左右,老中产阶层占10%左右),雇主阶层占5%左右。据此,张翼认为,在后工业化的拉动之下,未来中产阶层尤其是新中产阶层的数量和占比仍会持续增长,农民阶层还会降低,工人阶层稳定在一定规模。因此,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就从改革开放前的“两阶级加一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转变为多个社会阶层。与此同时,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就使得中国当前呈现出中产化、后工业化、网络化同构的社会发展趋势。
虚拟社会的中产化程度更高。据CSS调查数据,雇主阶层与中产阶层使用互联网的频率远远高于工人、农民阶层。如果将中产阶层分为新、老两个阶层,则新中产阶层使用互联网的频率远高于老中产阶层。如果再将新中产阶层的供职机构分为国有与非国有,则非国有部门的新中产阶层使用互联网的频率更高。据此,张翼表示,与现实社会的中产化程度相比,虚拟社会的中产化程度更高。现实社会的分层结构同样会影响网络社会的社会结构,对现实社会的治理与对虚拟社会的治理不可偏废。
网络社会中新中产阶层更倾向于发表评论。张翼介绍,人们在网络社会并不仅限于购物和浏览新闻,他们还会发表评论,以自媒体方式扩大自己的话语影响力。根据CSS调查,中产阶层比其他阶层更倾向于在网络发表评论,有40%左右的中产阶层会在每天或每周发表评论,非国有部门的新中产阶层评论的概率高于国有单位的中产阶层。网络社会的另外一个复杂之处在于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的交织,即人们在线上活动的交流中达成某种程度的一致后,就会将线上行为转变为线下活动。在对不同阶层线上线下活动的分析中,在经常参加线下活动的人当中,也是中产阶层和雇主阶层更易于参与线下活动;非国有单位的中产阶层中,大约有40%左右的人参加过线下活动。在进入网络社会之后,网络社会的活动主体是中产阶层和雇主阶层。网络社会的评论与跟帖主要也是由中产阶层和雇主阶层所产生的,他们是网络社会主要的话语生产者。要治理好网络社会,就需要将治理的主体进一步细化,并以阶层分析的视角设计治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