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勇立潮头唱大风

发稿时间:2017-01-17 15:16:02
来源:中共邢台市委改革办作者:张立军

  作为河北省后发优势地区的邢台,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赶超,改革是根本出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改革要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总体要求,邢台市着眼推动全市改革的结构性、系统化,强化顶层设计,抓住关键领域,突出改革实效,注重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害处精准发力,先后谋划实施了380多项改革,趟出了一条具有邢台特点的“改革路径”。

  河北改革看邢台。据统计,目前邢台市已有50多项改革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以不同形式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2016年以来,全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工作座谈会、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全省法院打造“互联网+诉非衔接”的人民法庭工作新机制现场会和全省刑事涉案财物信息平台建设现场会相继在邢台市召开;“放管服”改革代表河北省接受了国务院大督查,得到督查组的充分肯定,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代表河北省接受了国务院考核和验收,取得了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组织国外21个国家驻华使节到邢台考察,使邢台的改革效应不断放大。

  随着改革动能的进一步释放,邢台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2016年前三季度,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以及7·19特大洪灾影响,全市经济逆势上扬,保持了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双提升”、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双改善”。2016年1月—11月,全部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3%、11%,增幅均位居全省第3位。

  夯队伍建设之基—凝聚改革合力

  为有效调动全市上下谋划改革、推动改革的主动性,营造“改革戏大家唱”的浓厚氛围,邢台市先后实施了50项改革举措,全市政治生态日趋优化。邢台市委深改小组率先带头,将全面深化改革列为“一把手”工程,先后召开深改小组会议14次,研究各类改革文件118项;市委各常委、副市长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各职能部门积极推进,各县市区狠抓落实,市委改革办跟踪要账,建立了完整的责任传导体制。仅2016年以来,市领导对市委改革办文件批示达486次,其中市委书记批示167次。

  在党建改革方面,相继出台了《邢台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运用“四大法宝”加强市县领导班子建设的实施办法》《优化从政环境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改革文件,建立健全了综合分析研判实施办法、干部职务任免运转程序、规范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干部作风纪实档案等一系列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县市区领导干部个别提拔任职考察工作办法》和《县市区党政正职考察了解工作方案》,推进干部考察工作由“印证式”向“体验式”转变,切实用好机制选出好干部。将人才工作纳入了县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体系,制定了《邢台市百名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批制度性文件,进一步创新了人才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群团改革,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细则,努力实现全市群团工作的转型发展和机制创新。

  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方面,探索“两谈一会”新模式,做到问题早发现、小病早提醒,成立践行监督执纪第一形态办公室,出台“两谈一会”的实施细则,把问责作为推动的有力手段,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按分级分层原则,规定谈话主体责任和任务,实行“一套谈话方案、一份谈话提纲、一份谈话记录、一份签字承诺”,切实加强了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截至2016年11月底,各级各单位开展提醒谈话5681人,组织约谈459人,召开民主生活会290次。同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干部容错免责办法》,允许试错,宽容失败,为想改革的人“开绿灯”,为勇于担当者担当,引导全市各级干部争当改革促进派。

  垒优化环境之台—激发市场活力

  邢台市从政府自我革命入手,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谋划实施了50项改革举措,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抓住与企业生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做到精准放权、协同放权。先后分8次衔接中央和省取消下放事项251项,自行取消下放5次572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市级审批由602项减少到154项,消减率达69.45%。编制公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共精减市本级行政职权2308项,精简率达50.4%,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行政许可目录化管理办法。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行政审批与服务融合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行政审批局全覆盖,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审批时间普遍压缩一半左右,此项改革得到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正在全省各地市复制推广。

  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注册资本实缴改为认缴,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同时,在试点“四证合一”的基础上,“五证一章合一”改革在全省率先落地,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极大地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今年以来,市场主体以每天新增近300户的速度快速增长;电商主体发展迅猛,淘宝村总数占到全省近一半。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市新增市场主体6.34万户,总量达37.05万户,升至全省第五位,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20,562户,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积极推动监管转型。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清单制度为基础推动“权责归位”,以审批集中为核心探索“审管分离”,以市场监管为重点实施“大部门制”,以精减高效为目标推进综合执法,以随机检查为标准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提升智能和精细化监管水平,为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与此同时,在行政服务上,邢台市各区县还推出了“无休日”“预约”“为行动不便残疾人上门服务”等多种办公机制,为群众到政府机关办事提供了更多便利。

  立生态文明之柱—创建宜居环境

  近年来,邢台市着眼于实现绿色发展,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集中推出了49项改革举措,截止到2016年12月15日,达标天数比上年同期增加36天;重度污染以上天数比上年同期减少11天。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出台了《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三年行动纲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指导意见》《水环境整治工作三年实施方案》《大气污染防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改革文件,谋划实施了蓝天、碧水、增绿、养山“四大攻坚工程”。建立了环保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修订大气环境质量奖惩办法,补充完善了大气环境生态补偿机制。

  二是完善预警机制。完善了重污染天气预警应对机制,增强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效。积极建立完善企业达标排放、拆锅炉拔烟筒、“气化邢台”、面源治理、精准治污、型煤配送、黄标车淘汰、区域协调联动等防污治污机制。2015年以来,完成减排项目401个,市区煤改气2万多户,淘汰黄标车1.1万辆。

  三是狠抓“倒逼”机制。加强节能减排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建设,通过完善和执行环评、能评、环保验收、达标治理、环境执法等机制,倒逼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产能加快淘汰。2015年淘汰落后炼焦产能50万吨、水泥40万吨、玻璃443万重量箱。

  四是完善管理机制。 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开展严查违法凿井和超采地下水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实行“河长”治水,实施河道清淤、工业排污整治等7项工程,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邢台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南水北调直供水改革,为全省改革积累了经验。

  立公平正义之柱—加强社会管理

  进一步规范社会秩序,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迈进,56项改革举措相继落地,是近年来邢台市培树的一批创新亮点工作。

  信访改革。市县两级建设了高标准的群众工作中心,真正变信访中转站为终点站。其中,市级中心自2016年4月份运行以来,已接待群众来访4545人次,社会效果明显。

  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制定了《关于推进打击犯罪新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受案立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理顺了受立案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依托网上执法办案系统,以“执法六必录”和“高清数字审讯记录系统”为载体,实现了对执法活动的实时动态、可视化、可回溯管理监督。

  司法行政相关改革领域。深化律师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律师服务信息化平台系统,实现了律师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阅卷、在线接收法律文书,便利了律师参与诉讼。健全统一的社区矫正制度,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全市目前共建立社区矫正小组3851个。

  深入推行司法便民体制。探索建立“互联网+诉非衔接”工作机制,构建了221家综治单位互联互通的“互联网+诉非衔接”平台,大幅提高了矛盾化解实效。另外,还利用“二维码”技术,探索建立了以“一码全程跟踪、一网多维监管、一键即时展示、一地集中保存”为核心的涉案财物信息管理平台。

  架跨越发展之梁—增添内生动力

  为破解发展动力不足难题,邢台市紧紧抓住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战略、投融资体制改革、开放体制改革四大支柱改革,谋划实施了102项改革举措,努力实现创新发展。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运用市场、经济和法治的办法,研究制定了《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纲要》等一系列改革方案,大力实施收费目录清单管理,落实普惠性减税政策,从根本上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2016年以来,“三去一降一补”各项任务扎实推进,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钢铁、建材、纺织服装等行业逐步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截至目前,已为企业减负9000多万元;完成压减炼铁产能76万吨,占省下达计划的100%;压减炼钢产能132万吨,占省下达计划的220%;关闭退出煤矿18处,去产能235万吨;淘汰平板玻璃产能682万重量箱等,去产能任务均在2016年内完成。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破解人才和科技制约,研究制定了《邢台市众创空间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在全市组织实施了“三个一百”计划(引进百家科研院所、百家优秀民企、百名高端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目前新建成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21个,院士工作站10家,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对接合作,全年新引进院士12名、各类高端人才140人,签订各类合作项目66项。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把农信社改革作为地方金融改革突破点加快推进,制定出台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实施意见》《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方案》《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同时,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进一步发挥投融资平台和基金作用,设立城市发展、产业引导、农业担保等一批基金。截至目前,已与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设立“过桥基金”,成功向25家企业提供了19,680万元续贷周转支持;与浦发银行合作成立的总规模29.31亿元的邢台市城发投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已完成基金组建;6家县级农信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张家口银行(邢台营业处)正式开业,全市上市企业达到47家。

  深化开放体制改革。下大力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建立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合作新机制。瞄准转型升级及产城融合示范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新兴业态孵化基地的功能定位,举全市之力推动邢东新区建设。目前,邢东新区已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发展平台,与华夏幸福基业等大集团、大公司的合作已进入实质阶段,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

  架改善民生之梁—提升群众幸福感

  邢台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一把标尺,在精准扶贫、城乡一体、农业农村、医疗卫生等领域相继实施了39项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探索推广了“资金入股”“农户贷”“资产收益”“土地流转”和“培训就业”等产业扶贫新模式,构建出一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机制。预计可实现任县、南和、临西、内丘四个省级贫困县脱贫摘帽,50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2.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6年1月~11月份,全市依托120家扶贫龙头企业、209家农业合作社,采取资金入股、“农户贷”等模式,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82亿元,发放小额贷款5.5亿元,实现了7.6万贫困群众入股企业分红。同时,重点围绕种植业、养殖业、电商、光伏、旅游和手工业等六大扶贫业态,新增电商扶贫户826户,发展光伏扶贫户8290户,发展旅游扶贫户338户,家庭手工业扶贫户1706户。威县近年来探索创新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得到了国家扶贫办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国家扶贫办还专门召开产业扶贫现场会予以推广。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三镇融合”步伐不断加快,编制完成了滏阳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隆尧县莲子镇成功入选中国首批特色小镇,威县、南和县分别被国家发改委定为第二批和第三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县。

  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全市供销合作社改革深入开展,形成了以内丘县“新农协”为代表的五大模式,代表河北省接受了中国社科院专家组的评估验收;2016年12月14日,代表河北省接受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验收。出台了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截至2016年9月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78.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9.92%,比全省平均土地流转率高1.62个百分点。

  制定了《邢台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市600万参保群众从中普遍受益。推出了《邢台市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于2016年6月底全部执行新的医疗救助标准。出台了《关于推进两线合一实施方案》,实现了农村低保线与扶贫线的“两线合一”。2016年1月~10月份,城乡居民医保共为参保居民住院报销65.3827万人次,与2015年同期相比,住院报销人次(52.0477万人次)增加13.3350万人次。过去,按照原新农合的政策规定,参保人员到市区住院治疗,要按照转外就医,报销比例只有41%。现在,在市定点医院看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是65%,提高了24个百分点。

  2016年12月16日,河北省邢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第十四次会议要求:要以更加优良的作风推进改革,领导干部要继续带头发挥好“关键少数”作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大胆突破惯性思维,大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调高标尺,用一流的标准干好邢台的改革工作,蹄疾步稳地把各方面改革向纵深推进,以新作为、新成效展现改革新面貌。

  (作者:李季平 张立军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