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的现状如何?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建忠认为,从总体看,事业单位清理和分类初步完成,重点环节和领域的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行业改革持续推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改革的复杂性,改革过程中仍存在着对事业单位功能性质认知不清晰、部分政策目标缺乏可行性、政策冲突问题突出、行业改革存在较强的利益偏向性等问题,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格局和运行机制尚未得到根本调整和转变。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如何深入推进?北京大学教授黄恒学及其博士生徐淑华认为,未来分类改革的路径包括:一是将行政执法监督类事业单位划归行政机构,建立规范行政制度;二是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逐渐推向市场,将经营类事业单位全部推向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将行政服务类事业单位、行政决策支持类事业单位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保留事业单位序列,建立现代事业制度。
怎样深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研究员认为,亟须破解三大难题: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确定预算保障水平;转变预算保障模式。
怎样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事业单位管理研究室副主任熊通成提出了建立绩效工资总量三个量化机制的建议,同时强调,绩效工资总量初始核定采用的因素要考虑当地的特点和导向,分层描述和赋值要注意涵盖当地所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与考核挂钩机制的关键在于事业单位整体绩效考核,要注重公益导向以及考核指标的量化。
怎样深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副所长谭中和认为,要在四个方面着力,即按要求明确界定参保范围、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具体办法、健全完善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
怎样看待事业单位取消编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事业单位管理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丁晶晶认为,是否取消编制需理性评估,当前,要改革和完善编制管理制度和方式,明确编制管理的战略导向,构建科学的员额评估制度,拟定编制备案办法和标准,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此外,还可试点设置流动编制。
怎样深化事业单位职称制度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马宝成强调,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要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健全职称制度体系;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倾斜,对在艰苦偏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等,实行一些特殊政策。
怎样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事业单位管理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邓婷婷认为,在当前绩效考核体系未能发挥出应有激励作用的背景下,探索引入战略性绩效管理应成为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