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根据产业发展和资源、生态、文化等实际,对全区的产业、行业、企业进行全面分析,出台了《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计划》),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新局面。1—7月,全区新增市场主体616个,同比增长2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2%,完成民间投资79亿元,增长5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2%,三次产业比重4.2:61.5:34.3,其中,第三产占比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一、梯次推进,明确创新创业目标。以“两纵两横两带”为架构,以特色化、规模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苏仙区经济起飞的要求,强力推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发展计划,努力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年有势头,两年有突破,三年有效果”,使其成为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出台的《计划》涵盖园区经济、城市经济、庄园经济以及文化旅游、健康养老、节能环保等领域,计划安排项目141个,总投资523亿元,其中2015年投资86亿元、2016年投资148亿元、2017年投资289亿元。通过三年努力,确保GDP、固定资产投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8项指标年均分别增长13.2%、24%、15.2%、13.7%、15.2%、16%、11.1%、11.9%。力争固定资产投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项指标“翻一番”,其它5项指标年均增长15%以上。
二、集聚集约,突出创新创业重点。坚持以 “三大平台”(园区、城市、庄园)为载体,“三大产业”(文化旅游、节能环保、健康养老)为支撑,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用改革杠杆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优、产业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和创新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以下重点经济和产业:一是发展园区经济,使这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通过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和服务环境、加大配套建设力度,力争2015年实现入园规模工业企业10家以上、2016年15家以上、2017年20家以上。以打造湘南最大的宝石交易平台为抓手,着力推进宝石产业入园发展,力争宝石产业三年内初见成效。到2017年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以上,真正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区科学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示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二是发展城市经济,使之成为加快苏仙发展的“聚宝盘”。充分发挥区域、交通、信息、资源等综合优势,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城市综合体、物流电商、商贸市场等城市经济。力争每年举办一次以上大型会展,到2017年发展总部经济40家以上,建设城市综合体10个以上,培育物流电商龙头企业10家以上,发展商贸市场20家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亿元以上,财政税收突破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根据全区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特点,结合商贸市场功能定位、特色优势和交易商品辐射力等因素,在全区规划布局21个专项市场,力争更多的商贸市场纳入全市市场布局规划。围绕全区商贸市场建设总体目标,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力争2015年开工建设工程机械市场、湘南花卉苗木博览园等7个专项市场。2016年开工建设王仙岭宝石工艺城、电子数码图书城等6个专项市场,2017年开工建设家居装饰建材市场、活禽交易市场等8个专项市场。三是发展庄园经济,使这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带),力争到2017年,全区土地流转10万亩以上,四星级以上精品农庄15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80亿元以上。一是发挥现代农庄“接二连三”的优势,打造一批占地1000亩以上、产值2000万元以上精品庄园。加快金源种业、芝草农业、国盛油桐、栖凤渡鱼粉、大奎上肉牛发展壮大。加速实施区域品牌战略,支持龙头企业打造高知名度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四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支柱。通过做好规划,优化布局,突出项目,重点打造。打造十大文化旅游项目,完善要素,配套发展,打造“苏仙”文化旅游形象标志,精心策划、推出若干条“苏仙精品”特色旅游线路。力争至2017年全区实现年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 %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3%以上。争创“5个一工程”(1个国家级5A景区、1个国家级4A景区、1个国家级3A景区、1家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旅游文化产业园)。五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使之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新浪潮。通过引导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和环保服务业,建设“苏仙循环经济产业集中区”,形成技术先进、布局合理、市场竞争力强的环保产业体系。力争到2017年,全区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营业收入持续实现两位数的年均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量降低1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超过60%。打造“苏仙循环经济产业集中区”,建成环保服务类企业集中地。六是发展健康养老产业,使之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新力量。通过推进医疗服务业发展,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医疗养老融合发展,培养健康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主体作用,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康复、文化教育、休闲旅游、金融保险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加快构建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增加供给、市场满足需求的多元化健康养老产业,全面建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力争到2017年,全区健康养老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健康养老产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
三、政策引导,强化创新创业保障。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和示范工程实施,强化政策引导,合理产业布局,集中资源要素,加快重点突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由区委主要领导任顾问,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实行区级领导对各重点产业牵头负责制。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牵头及配合领导、责任单位负责人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提出年度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全面组织推进。二是加强要素保障。切实强化人才、资金、土地、环境等要素保障。大力引进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战略储备人才;认真研究国家对土地的宏观政策,找准对接点,不断加大土地报批力度,切实做好用地预审、土地报批等工作,保障新的经济增长点项目用地;积极争取国家、省相关专项资金扶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优先支持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企业申报发行企业债券、上市融资等,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的经济增长点领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深入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施工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以良好的环境推动发展。三是加强项目管理。不断完善《苏仙区项目管理与考核办法》,落实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名责任人、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对新的经济增长点领域的重大建设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工期倒逼”。继续落实区级领导联系项目制、项目调度会议制、集中审批制、目标管理制。项目业主等单位认真落实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严肃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项目质量安全监管。四是加强招商引资。创新招商体系,对照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布局和产业链现状,创新引资思路和引资方式,着力引进一批关键性、龙头型、基地型的大企业、大项目。高度重视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充分利用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引进新的增长点关键领域的重大项目;大力推动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全区设立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和培训中心,推进全区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研究机构在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多层次、多样式、多领域项目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央企的对接沟通,依托全区优势资源和优势企业,加大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基础性、核心配套产品或关键配套环节项目的引进,带动配套体系的完善。五是加强督促考核。完善部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重点项目定期通报制、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制度,强化责任分工,制定项目时间表、工程进度表、领导责任表、绩效考核表,通过严格的督促考核,推动工作落实。将完成“新的经济点”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区委、区政府当年综合绩效评估。设立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争资立项、优化经济环境等单项奖,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区委、区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坚持领导督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定期督查和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督查情况在《区委通报》、《区政府督查通报》、区政府门户网站等刊物、宣传和网站上定期进行通报。《苏仙新闻》、苏仙新闻网、苏仙手机报等新闻媒体要开辟宣传专栏,大力宣传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领域的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和环境。
(作者系苏仙区委副书记、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