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美国高校如何推进产学研合作发展

发稿时间:2013-07-02 00:00:00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马利军 苏阳

  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工业园的建立,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现代意义的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开端。今天,“硅谷”等已成为世界高科技的代名词。回顾它们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他们无一不是与产学研的成功合作密切相关。波士顿的“Route128”依托哈佛、麻省理工等大学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独领风骚,成为美国科技和工业创新的中心。北卡罗来纳州的“科研三角园”依靠杜克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ChapelHill分校的科技资源,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科研型工业园区。

  纵观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发达国家的重大科学发现和重要技术突破大都源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源于它们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的卓越贡献,其中尤以美国为典范。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非常发达的国家,也是产学研合作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1969年,互联网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研究院、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犹他大学最先使用。目前,由斯坦福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所诞生的世界知名企业有惠普、yahoo、goog-le、SunMicrosystems、SiliconGraphics、Netscape、CiscoSystem等。麻省理工大学在这方面也相当突出,每年有大约150家与麻省理工大学有关的新公司成立,其中至少有10%的新公司是直接由该校的成果转化产生的;其他大学如华盛顿大学、乔治亚技术学院、威斯康星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在技术转移方面也迈出了坚实步伐,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多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大约有2/3以上的高校设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和大型研究中心,它们在美国的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的主角以及科技创新的源头。

  奥利维尔尔如恩斯在《为什么20世纪是美国世纪》一书中写道:“促进‘美国世纪’出现的先决条件是知识的重新组合,而不仅仅是资本积累的力量。正是这种知识创新赋予了美国在创造国内繁荣的同时,又不断扩大其在全球影响力的强大资力。”美国高校在产学研合作发展中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有其成功经验与基本规律。

  第一,美国产学研合作成功的基础无疑是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雄厚的科研实力。在现代社会的产学研结合过程中,高校、科研院所已成为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的主角,他们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每年产生数以千计的技术专利,创造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美国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力量非常强大,一些研究型大学是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为与政府、企业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学积极与政府部门和企业合作,参与科学研究与开发,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满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技术、人才需求。二战期间,美国的大学就参与了政府引导的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国政府对大学给予重点支持,使科研体制完成了从“小科学”到“大科学”的转变。也正由于美国大学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从而使其能够得到多方的资金支持和法律保障,保证了其产学研结合的顺利进行。

  第二,美国高校的办学理念是产学研成功结合的重要推动力。以斯坦福大学为例,它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一个二流大学跃升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创始人明确地提出了要把大学办成研究与科技开发中心的发展目标,并采取有效的、得力的措施推进这一办学思路,从而与硅谷一起成长发展和著称于世。

  第三,良好的运行机制是美国产学研成功结合的关键。具体来说,美国的产学研结合发展,一方面取决于美国企业界特别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重视与大学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合作,从而使美国大学的科研工作能与生产紧密相联,这样既可以使大学直接接触到生产领域中存在的各类科学技术问题,使科研更有针对性,又能够使大学借此机会获得充足的科研经费,加快科研进程。另一方面是由于美国政府科技政策的引导和倾斜,促使美国高等学校在面向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高校、企业以及政府中的两者或三者通过共同建立研发平台,联合实施工业会员计划,建立产业合作中心和高新技术咨询中心,以及在自主选择基础上的伙伴选择机制等,不同高校间以及高校与企业之间,得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使得产学研结合更有针对性,有效性更强。

  以加州大学为例。加州聚集了大批世界一流企业,如位于硅谷的高科技公司英特尔、苹果、Google、Facebook以及位于圣地亚哥地区的世界生物制药巨头辉瑞、强生、先灵葆雅。加州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浓郁的商业氛围,促使加州大学积极地与企业进行合作。学校师生与企业派遣的员工共同成立课题,双方在一起合作研究,互相学习。企业通过捐赠的形式为学校的科研教学提供资助,与加州大学共同成立加州大学创新基金,学校则通过技术转让项目将所拥有的专利技术许可给企业;企业代表参与大学系统和分校的管理,提供咨询意见,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学校教师则到企业参与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为企业管理提供咨询。这些合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交叉,互相渗透,从而使得加州大学迅速提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美国相关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则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发展的良性循环。美国相关部门经过长期的实践,在保障产学研成果方面,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技术转让制度,不断改革有关宏观管理体制和组织机制,以引导和整合各方面的创新要素,促进产学研更加紧密地结合,不断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另外,为了克服研发中的高投入、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规避风险,缩短产品研发周期,美国高校与政府、企业等以合作创新为目的,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优势互补为前提,结成了研发共同体,以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组建研究中心等形式,促进了高校在产学研过程中的持续创新性。而美国高校本身开放、自由、追求卓越的合作文化,又进一步促进了产学研各方的有效协作。

  美国高校在整个国家产学研结合过程中的角色转变,凸显了这个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随着当代科技革命的深化,经济发展向全球化迈进,美国高校为了在产学研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正逐渐向“产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I/UCRC)模式以及“州/产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S/IUCRC)模式迈进。大多数高校在有效利用本校资源的基础上,正在积极进行不同高校间,以及高校与企业、政府的跨区域协作,进而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高校科研水平的持续提升,这将成为进一步支撑美国持续稳定发展的源动力。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