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露华浓宣布退出中国之后,欧莱雅也正将旗下的卡尼尔品牌撤出中国市场。一直以来,外国企业都被中国大众消费市场的广阔前景吸引,如今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价值。
外资消费品公司撤出中国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大众消费市场并没有看上去那么诱人。继美国化妆品品牌露华浓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之后,法国欧莱雅也正将旗下的卡尼尔品牌撤出中国市场。
去年,德国麦德龙关闭了其在中国的电子产品卖场万得城,而此前,百思买、家得宝也选择退出中国,两家企业分别是全球最大的电子零售商和家具建材零售商。
一直以来,外国企业被中国大众消费市场的广阔前景吸引而蜂拥而至,但这更多是源于感性认识。
数据显示,中国占亚洲啤酒销量的71%,却仅占利润的17%。当庞大的市场无法带来高利润时,外国企业将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价值,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这么做。
2013年前11个月,外商在中国新设立企业同比下降9.2%,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只有4.7%,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12年全年外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热情有所减退,在华经营活动也更加谨慎。
中国市场只是看起来很美
如果外企的退出只是个案,可以归咎于自身经营的问题,但退出的外企多了,就要从中国市场找原因了。
事实上,中国大众消费市场并没有看上去那么诱人,问题之一是需求不足。
中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率是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仅为35%左右。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平均水平约为55%。
近年来,中国日化行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但人均消费仅为世界水平的1/3,是日本的1/20。庞大的人口基数并不意味着消费能力强劲。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导致假货泛滥。
在网上有很多畅销的门店并不是官方授权的。例如,达芙妮官方网店的销售额只占集团总销售额的2%,但统计显示,达芙妮产品在网上的销售额是官方网店的4倍。额外的销量可能来自加盟商在线上的销售门店,更大的可能是各种假货泛滥。
中国美国商会《2013年度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2011-2013年间,受访者认为中国知识产权执法无效的比例由46%上升到58%。美国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担心日益加剧。
此外,消费习惯差异也是国外企业碰壁的重要原因。长久以来,家得宝引以为傲的家具DIY模式并未被中国市场接受。因为在中国,即使是那些更在意价格的人,也都雇工人装修,而不是自己动手。
在大众消费品领域,中国消费者往往更看重价格而不是品牌和服务,国外公司在与中国商家的价格战中并无优势,只能忍受低利润或选择离开。
外资撤退是中国消费市场恶化信号
本轮退出的国外企业均是跨国企业,资本嗅觉更加敏感,风险意识也更强。它们的退出正是中国消费市场恶化的一个信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增长报告》预计,2013年中国消费零售额增速约为13%,比2012年下降两个百分点。
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不到10%,较前几年大大降低。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居民收入增长也将减慢,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恶化。
2013年中国外贸增速仅为7.6%,已连续第二年低于预定目标。而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投资增速预计将会下滑。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持续有效地扩大内需已成为拉动经济的关键。
中国政府应进行政策改革,进一步放开市场加强监管。清除扭曲的行政干预,培育自由、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大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投入,释放消费潜力。
结语中国消费市场的光环正在褪去,未来还有不断萎缩的趋势。在出口、投资失速的形势下,消费市场的萎缩将拖累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