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致力推动经济从高速转向高效增长

发稿时间:2013-10-14 00:00:00
来源:求是作者:张平

  从本质上分析,我国经济增速下滑源于对不平衡结构积累下来的问题进行的调整,因此减速带有结构性调整特征,而不仅仅是外部冲击或政策干预导致的周期波动。

  实际上,从全球范围看,这次经济减速是世界性的,并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首先,在大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通常经济增速都会放慢。因为,在结构调整中,产业结构要由以制造业为主导转向服务业占主要比重,而服务业效率的提高速度要慢于制造业。当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将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其效率会持续改进。其次,赶超中国家的劳动报酬与资本报酬比率会逐步向发达国家趋近,劳动报酬份额会不断上升,这意味着不断追加的资本投入所带来的效益会递减,只有主要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术创新才能驱动经济持续发展。第三,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效率低于制造业效率,因此,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比重的提高会直接降低劳动效率,从而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如以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1,目前中国服务业效率均值约为0.6,而且还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资源配置过快转向服务业,经济减速则会更明显。

  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经验表明,当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经济结构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是必然的。相对于制造业而言,服务业比重的提高要受到消费服务需求牵引,其可贸易水平低于制造业。而在现代经济部门中,一般都是通过贸易推动规模经济,从而持续提高生产率。服务业较低的可贸易水平,导致效率改进较慢。因此,如果服务业的比重持续提高,制造业比重下降,且服务业效率改进又慢于制造业效率变动速度,则整个经济增速将下降。欧美国家进入高收入水平后经济减速就是受到这一规律的影响。

  不容乐观的是,发展中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长期受到垄断、价格扭曲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困扰,大量服务业就业都是传统部门,服务业规模扩张不足,效率改进困难重重。与此同时,伴随着结构转型,制造业效率会因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价格上升,逐步丧失低成本优势,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会减弱。因此,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提升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而非通过政府干预等方式人为地推动资源向服务业配置。如果一味地提高服务业比重,经济减速会加快。可以说,破解经济减速带来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持续创新,既重视改善工业生产效益,又重视服务业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

  纵观全球发展,提高生产率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是成熟经济体走过的相对均衡增长路径,主要通过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激励企业依据需求进行创新竞争,不断提高效率赢得竞争优势,以此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另一条是发展中国家的赶超型路径,即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改进,政府通过从传统部门中动员储蓄、人力投入到工业部门,以加快实现工业化,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获得经济增长上的赶超速度。显然,中国以往长期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政府对经济的结构性干预,通过部门和地区间的非均衡发展来提高经济效率。但随着我国人均GDP、城市化率、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以及全球发展环境的变化,继续依靠政府结构性干预来促进经济效率的空间已很有限,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市场动态地进行资源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和优化,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

  因此,未来我国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是:在清晰认识经济增长减速原因的基础上,持续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效增长。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方向,强化市场竞争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而不是重新回到产业干预政策的老路上去;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贸易向全国和全球拓展,着力扩大服务业的规模,持续提升服务业效率;三是通过金融、税收等手段,顺应全球绿色技术进步趋势,加强政府对创新的引领,大力推动工业技术创新,保持制造业竞争优势。■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