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如何突破“天花板”

发稿时间:2011-10-20 00:00:00
来源:半月谈网作者:李军斌

  8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我国现行的以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随着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师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存在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不够衔接等问题,而最主要的问题是等级设置不够合理。

  按照现行规定,中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仅为中级。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在评上限定的最高职称后,会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惰性思想,职业发展空间受限,进取心和积极性不高。

  此次改革试点旨在拓展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向注重师德素养、工作业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的更为完善的评价标准迈进,切实改变了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强化了以品德、能力、素质和业绩作为教师评价的标准,使评聘工作更贴近教学工作实际,使得职称评审看重资历轻能力,注重论文轻师德素养的不合理现象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效遏制了部分教师不愿意默默地干些“实绩”,而孜孜以求于发表文章的“流弊”。

  同时,建立了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行内评价机制,采取了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增强了评价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另外,评聘合一和跨校评聘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推进了教育公平。可以说,此项“新政”,打破中小学教师上升“天花板”,是职称制度改革的一大跨越,是一项合乎民意的好举措。

  以前,小学教师最高职称是副高级,实行职改“新政”以后,就能获得相当于大学教授的正高级职称,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增强了教师的工作动力和进取意识,实现了教师的职业愿景,将吸引更多的中高级人才在中小学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极有利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无疑,此次“职改”,是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结束了几十年来中小学教师不能评正高级职称的历史,力度巨大,影响深远,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但是,任何好的制度皆有漏洞,此次职称改革从先行试点的三个地区来看,出现了“岗位设置比例偏低,指标分配不均衡”,造成广大中小学教师因受名额限制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原因而评聘难度加大的现象,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行政人员“先得月”的现象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正高级职称成了行政人员的“加餐”,对广大教师而言,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唐僧肉”,日日盼评聘,年年整材料,可职称评聘又像以前一样如同枷锁般桎梏着广大教师的身心,教师鲜有被激励和获尊重的感觉。

  另外,出现了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像“取得资格未聘任教师、部分年龄偏大教师和提前离岗人员参与竞聘”等,对这些问题应“老人老办法,新人新举措”,妥善解决,以保障公平正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还有,虽然实行跨校评聘,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和科学分配师资,但向不发达地区倾斜的力度仍然有待加强,以促进优质师资向不发达地区流动,推进教育公平。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此项“职改”举措的不断深化、配套措施的日趋完善,对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纠偏和解决,此次职称制度改革定会成为惠及全国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的“惠民工程”和凝聚广大中小学教师力量、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凝心工程”,是件暖心事。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