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暨“淄博实践”现场会隆重召开

发稿时间:2019-09-22 08:49:49
来源:中国改革网

  《改革内参》记者贾存斗 李鑫 赵琳 孙铮山东淄博淄川区报道 2019年9月21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共淄博市委员会主办,中共淄川区委员会、淄川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推动新时代改革再出发—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暨‘淄博实践’现场会”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隆重召开。


会议主会场

  现场会分上午主题研讨会与下午专题研讨会,分别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地方改革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潘治宏主持。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石小敏 

  会议邀请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副主席郭福华,国家发改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副巡视员董文,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许耀桐等领导与专家参加。

  全国十二个省市改革部门负责人与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成绩突出的地方领导代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新社等国内主流媒体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地方改革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潘治宏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地方改革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潘治宏 

  潘治宏指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作为党的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制度创新是破解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瓶颈制约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淄博市率先谋动,以信息化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制度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山东省和全国“信息化+改革”的典型代表。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强调,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潘治宏指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信息化思维的实践,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设计、协同推进、高效运行、系统集成以及任务调度、落实督察等具体工作环节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一些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等痼疾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柔性”化解作用,已经从助推改革、深化改革的技术手段意义上升到了方法论意义。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将是深化改革的一条有效路径。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推广各地加强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

  中共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并详细介绍了淄博市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


中共淄博市委书记 江敦涛 

  江敦涛指出,淄博作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始终坚持发展生态理念、生态文明理念,以思想破冰实现行动的突围,构建制度创新的基层链条,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加速崛起的路子。一是以产业组织理念推动质量变革,争当新旧动能转换排头兵。按照打造生态、集群发展的思路,在存量、增量两端双向发力,形成整体优势。通过产业链集群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12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0%。二是以平台思维理念推动动力变革,争当科技创新引领的排头兵。针对科技创新原动力不足、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坚持把平台作为培育、聚焦、链接、高端资源的重要载体,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五大平台,充分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蕴含的潜能。三是以发展生态理念推动性能变革,争当优化营商环境的排头兵。牢固树立以实干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坚持重商、亲商、安商、富商,鼓励各级干部大胆为企业站台,建立企业家容错纠错机制;聚焦新材料装备制造,构建要素资源保障机制;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探索企业信息化培育管理机制,推进互联网+智能制造改革。四是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路径变革,争当生态环保治理的排头兵。充分运用环保安全倒逼机制,实施关停并转;调整能源结构,深化绿动力提升和新能源推广应用机制;整治环境问题,探索公安与环保部门一体化的执法。

  江敦涛指出,未来淄博市将继续把涉及重大制度改革、重大制度创新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抓好落实。围绕市场化需求推进制度创新,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创新什么;围绕营造法制化环境推进制度创新,让法制为各类市场主体架起安全罩,防护网;围绕提升平台空间推进创新,构建科研、载体、人才、资本、政策、生产性服务业等要素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围绕打造全优发展生态推进制度创新,构建以共生、互生、再生为特征的发展生态。


山东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 杨占辉 

  山东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杨占辉指出,近年来,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淄博市改革的一大创新、一大特色、一大亮点。其本质是从群众密切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入手,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把发力点和着力点精准锁定在社会民生领域,在教育、医疗、创业创新、社会保障、群众办事等高频问题事项,进而扩展到产业发展、党建、司法、生态治理等各个领域,依靠信息平台支撑,着力破除流程、制度、体制机制等问题,提高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加新活力。

  杨占辉指出,近年来,山东积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抓住信息化成果发展的新机遇,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重要的工作方法。接下来,山东将围绕五大领域继续改革创新。一是围绕山东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实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实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改革创新;二是围绕实施八大发展战略改革创新;三是围绕流程再造改革创新;四是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改革创新;五是围绕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改革创新。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 彭森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以《新时代改革再出发需要加快制度创新保障与支撑》为题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国外的形势及未来如何改革再出发。彭森指出,十九大正式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去年7月30日政治局会上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我们面对百年未见之大变局新的论断。总书记讲到,要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对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看到这些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彭森指出,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现在的发展不是过去旧的概念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是创新发展。现在的改革也不是过去强调的泛泛的改革,而是要深化市场化的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样才能够建立我们在国际上竞争的优势。而发挥我们的体制优势,发挥我们的竞争优势,一定要推市场化的改革。

  彭森指出,解决目前的问题还是要靠改革、靠创新。第一,要全面改革产权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执行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这三个制度都是市场化改革重要任务,也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最基础的制度。

  第二,从竞争中性的原则出发,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时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培养大量的有活力的市场主体。比如,淄博市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培厚企业家成长的沃土,特别提出政府官员要做企业家的坚强后盾。

  第三,要素市场化的改革方面还要加快步伐。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这些市场化要素改革还远远没有到位。

  第四,要进一步的对标国际的规则,主动对外开放,用更开放的市场和更规范的规则来保证我们新型对外开放体系能够灵活运转。而结构性对外开放,主要指我们从按照制造业一般对外开放更多转向以金融为重点,包括教育、医疗以及其他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在这方面做一些结构性的安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卢中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作了《以制度创新激发经济内生活力》为题的演讲。卢中原指出,当前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不断增强。根据国家统计局计算,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6%,说明我国转型升级成效可嘉。目前,拉动经济增长动能主要是服务业和消费为主贡献达到了70%。服务业贡献新增就业和增加值在GDP和总就业当中,比重都超过第二产业,说明中国正在发生静悄悄的革命。

  卢中原指出,为什么我们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最主要是供给要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劳动力增长在2012年前后出现了零增长甚至为负,在经济增长率上新增劳动力增长是负的;资本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储蓄率增长在放慢;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很缓慢。他预测,到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会放慢到5.5%左右,甚至5%。

  在新型劳动力增长不断放慢、减少,资本增长也在放慢的前提下,如何保持5.5%左右的增速?卢中原指出,只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提高劳动力素质、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管理改进,同时推进制度变革。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 孔泾源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以《信息化推动地方基层治理现代化》为题进行演讲。

  孔泾源指出,信息化对我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有四方面。一是信息革命发展解决了信息对称问题,这是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不对称信息逐步逐步向对称信息转化。

  第二是改变了价格形成机制。今天在网络平台上货比三十家,三千家都有可能,把商业价格挤压到最低水平,这变成了线上线下参与,形成了市场充分竞争。

  第三是改变了资源配置方式。信息化发展到今天让资源配置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球范围内首先是商品和服务流动,然后是要素的全球化,还有人才和智力的全球化。

  第四是改变了商务组织形式。信息化手段能深化乃至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孔泾源指出,信息化对基层治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由传统的体制集中代言、层级筛选过滤、官媒择时逐步转向多元直接表达、平行全息披露和自媒体实时传播转变。

  第二,在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我们过去政府层级自上而下、行政单向指令方式逐步转向管理者与民众双向互动、多方参与和协商共治转变。

  第三, 基层治理与行为规制,由政府权责机构职能监管向全社会共同行动,“区块链”“网格化”协同治理转变。

  第四,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由等级服从型向自由与约束、自治与规则、民主与法治、私权与公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等民主社会有关的所有实践训练、习惯养成和经验积累转变。


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副主席 郭福华 

  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副主席郭福华在题为《信息化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原动力》演讲中指出,数字经济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数字经济不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国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4.8%,位居全球第二。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数达到1.71亿人,占当年总就业人数22.1%,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面临较大经济下行压力,数字经济发挥了就业稳定器和倍增器的作用。另外5G运用将快速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医疗、汽车、金融、零售、娱乐、制造、运输等领域运用前景光明。


国家发改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副巡视员 董文 

  国家发改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副巡视员董文在题为《体制改革重点围绕市场化方向推进》的演讲中从产权改革、要素资源配置、混合所有制改革三个方面解读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董文指出,产权制度是保障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保障市场秩序的基础,是保障市场主体活力的基础,是保障市场预期的基础。我国下一阶段的改革将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补齐产权方面法律法规制度体系。重点完善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比如加快构建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完善农村的集体产权制度,完善有利于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体系等。加强产权保护,坚持平等保护、全面保护和依法保护,强化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保护。

  二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在土地要素方面,要着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扩大市场化配置土地的范围,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劳动力要素市场方面,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人人都能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建立与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相协同的人力资源供需匹配的机制。资本要素市场方面,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技术要素市场方面,要完善技术资源配置方式,建设高标准技术市场体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技术要素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三是,在下一阶段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主要是落实“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十六字方针。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许耀桐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许耀桐在题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若干思考》演讲中指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自2001年启动以来已经18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

  十八年“放管服”改革成效有三点:一是转变了政府职能,初步建构了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通过推进了事中、事后的监管体系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采取“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创新方式,实现了一个政府整体对外,多个部门业务协同的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87%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多数省份行政审批减少了50%到70%,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腕,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三是改善了服务质量,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与获得感。

  十八年“放管服”改革启示有三条:一是任何改革一定要紧密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核心要务;二是“放管服”改革一定要放在经济发展大局当中统筹谋划;三是“放管服”改革当中一定要运用前沿信息科学技术。

  但是,许耀桐教授也指出,当前放管服改革依然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一是立法工作滞后于“放管服”改革进度,重要改革创新成果没有得到法治化的巩固。比如“放管服”当中要弄清楚几张清单、下位法跟上位法要协调的问题等;二是“放管服”改革当中存在放权不到位、不对路、不彻底、不配套、以及放错了的问题;三是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纵强横弱、部门壁垒问题。“放管服”改革横向的同级部门,纵向上下级部门,垂直部门之间要很好的协同共享,但是现在缺乏这样的机制,还不能够很好的形成改革合力,特别是跨部门的审批事项流程依然繁琐。还有,各部门当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合作;四是存在形式主义、懒政怠政问题。没有打通“放管服”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许耀桐指出,“放管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搞好“放管服”改革,下一步一是要突出“放管服”改革法治化建设、夯实改革创新举措的法律依据;二是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要运用标准化与整体性思维来优化改革的执行;三是要优化政务运行流程,构建跨部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治理体系;四是要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改革,进一步营造高效优质营商环境。

  下午专题研讨会上,淄博市淄川区委书记李新胜,四川省委改革办副主任敬茂明,江西省新余市委副书记、改革办主任曾萍,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郑江河,河北省威县县委常委、改革办主任李东强围绕“信息化推进制度创新”进行了地方实践经验交流。


中共淄博市淄川区委书记 李新胜 

  中共淄博市淄川区委书记李新胜以《淄川区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为题进行了经验介绍。李新胜表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掌握了互联网,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近年来,淄川区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为新旧动能转换、城乡融合发展、民生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插上信息化翅膀,推动各方面工作加速转型。一是以信息化助力“效能提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良好发展生态。二是以信息化密切与群众的“互动联系”,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以信息化实现“精准治理”,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促进社会治理方式由简单粗放向精准精细转变。四是探索“互联网+党建”工作新路径,以信息化推进基层党建“无缝隙、全覆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四川省委改革办副主任 敬茂明 

  四川省委改革办副主任敬茂明在《探索“信息化+改革”的四川路径》的经验交流中表示,全面深化改革这项工程非常浩大,惟有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才能确保各领域改革系统推进、协同推进、联动推进。四川省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探索:第一,以信息化促进新时代改革协同共振,探索创新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的运行平台。四川省在全国较早建立“清单制+责任制”的信息化平台,所有改革方案和具体改革事项的推进、完成、落实等情况按年度在平台实现了“一眼清”;第二,以信息化驱动地方政府变革,加快构建“一网通办”和“网购式”的政务服务新机制新体系。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第三,以信息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在数字经济与支柱产业深度融合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将信息化嵌入其中,加快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系列重大平台。三是以信息设施和信息技术为支撑,全力推进要素保障改革。


新余市委副书记、市委改革办主任 曾萍

  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盼的是听得见、看得见、摸得着、深切感受到的改革效益。新余市委副书记、市委改革办主任曾萍表示,近年来,新余市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初心,紧紧围绕全力打造江西“办事最方便”城市,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一是打造智慧政务,便民惠民。通过100%行政许可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大数据比对助力脱贫攻坚精准识别、整合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二是打造智慧民生,通过“互联网+智慧养老”“互联网+专递课堂”、智慧医疗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三是打造智慧综治,以社区数字化平台建设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打通了服务社区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把校车安全管理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确保学校安宁;通过矛盾纠纷信息化平台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努力走一条创新驱动、智能惠民的城乡善治之路,推动城乡治理上台阶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市政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郑河江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市政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郑河江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经验介绍中指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在于政府数字化转型,而数字政府建设的前提基础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在线共享,进而实现业务流程再造、部门业务协同,最终打造现代新型政府。

  郑河江表示,通过打造全市统一的数据支撑平台,同时将“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三大应用场景,衢州进一步实现了简政放权“减法”的做好,监管“加法”的做强和服务“乘法”优化。特别是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建设5个具有本地特色的服务平台,最大程度上满足项目、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一是建设涉企通办平台,实现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化;二是建设投资在线3.0平台,实现项目审批“最多90天”;三是建设水电气协同办理平台,实现水电气报装便利化。


河北省威县县委常委、改革办主任 李东强 

  河北省威县县委常委、改革办主任李东强在题为《智慧威县促进共建共享共治》的经验交流中表示,作为河北省第一个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的县份,威县重点实施了“6+N”建设:6,即“6个一”。一网:建立一张政府自控网,联接所有乡镇和主要业务单位,实现各端口自主控制,各类应用和指令随时通达。一云:建成云计算数据中心,为各种应用提供支撑。一号:整合政府各类热线电话,开通县域“961860市民服务热线”,统一调度处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问题,实现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限时办结和跟踪反馈。一网格: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原单一责任网格变为多责任大网格,实行一岗多责。一系统:即综合感知系统通过权限管理和数据脱敏做到资源共享,支撑公安、城管、交通、综治、维稳、安监、食药、住建等职能部门使用。一中心:即智慧威县指挥调度中心,集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中心和961860市民服务热线中心于一体。N:即多领域应用系统。针对三大对象需求,构架出善政、惠民、兴业为主题的应用系统。政府需求方面:主要建设电子政务、党政直通、公共安全、应急指挥、行政审批、智慧城管、食药监管、交通管理、警务监督、教育联网和多责任大网格等应用,让政务更高效;企业需求方面,主要建设智慧农业、互联网+制造、互联网+金融等应用平台,让产业更具活力;群众需求方面,主要建设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智慧教育、交通出行、居家养老等应用平台,让生活更智慧。通过信息化,促进县域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精细化。

  会议最后,郭福华与许耀桐对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案例单位进行了专业点评。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