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教育亟需走出功利化的泥淖

发稿时间:2015-10-26 00:00:00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促进人的自然天性全面发展及潜在能力和谐发展。教育应然如此,无可置疑。然而,现实却不尽如此,而且,在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下,当前的教育如同一辆火车正慢慢偏离本然的轨道,逐渐堕入功利化的泥淖。

  教育的功利化在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各相关行为主体身上都有突出表现。首先是学校,其活动基本围绕着中、高考升学率展开,上线率、上线人数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强弱的首要指标,学校也借此获取更多的社会荣誉,以及无形中带来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倾斜,以至于招来中学生的讨伐:“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其次是教师,在以考分、排名论英雄的评价考核体系下,教师更强调应试知识、应试能力,更看重灌输教材内容、书本知识,而忽视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良好素质的培养。再次是学生,在考试指挥棒下,学习的驱动力逐渐趋于功利,甚至成为功利的载体,入学、考试、培训、比赛、升学各个阶段,强势的功利主义压倒性地超越其他目的。最后是家长,许多家长如同一个长线投资者,把追求功利的期待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不断塑造着孩子的价值观念,对功利之风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价值取向不仅影响着学生,也约束着教育改革。

  教育和物质利益更多地联系起来,功利思维日益向教育领域渗透,教师和学生、学校和家庭莫不卷入其中难以自拔,围绕着教育形成了强大的功利场,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功利化的色彩。教育在偏离其本质的路上越行越远,追求的不再是为人的发展服务,而是为人的考试和升学服务。

  教育功利化并非是新生事物,古往今来皆而有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此类名句格言流传了千百年,是古人对教育功能作用的高度浓缩,表达了对读书目的最朴素的认知,生动直白地点明了读书所带来的世俗利益,也诱惑、鼓动着一代代读书人发愤读书,有朝一日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辉煌,通过读书登第获取功名利禄、光宗耀祖,实现人生的大逆转。

  诚然,一定的功利化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借助功利价值的杠杆作用,有利于形成接受知识的动力,但是过度的、狭隘的功利化的危害却不容小视,由于以追求升学率为直接目标,应试成为走不出的围城,在教育实践中必然造成只重知识的灌输、轻能力的转化,重“成才”的教育而忽视了“成人”的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背道而驰。

  功利化教育只能摧毁教育的本真,造成教育目的被不同程度地扭曲,造就了一种实用性的、适用性的教育,把人塑造成钱理群先生所描述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教育功利化的危害虽不是一时所能估量出的,但是从整体的社会发展而言,已经成为嵌入教育内部的难以消除的顽疾。

  教育功利化凸显了应试教育的困局,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多年,但应试教育和分数至上还是许多学校发展的“硬道理”,成绩、分数仍然是衡量优劣的首要标准,“唯分数是论”仍有极浓厚的土壤,从这些年中、高考为社会关注度持续升温,奥数、作文、英语等学科培训遍地开花就足以见得。

  而对于教育本义何在,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对个人有何意义和作用,古今中外名家都进行过经典的诠释。统观经典论述无一例外地表达了:教育是培育心灵的土壤,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精神力量的健康成长,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精神利益。

  追溯当前教育功利化的产生根源,既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又受当前教育功利价值观取向的影响,由于教育评价体系、标准过度功利化,考高分、上名校、找好工作、挣大钱成为评价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至于品性德行、综合素质,往往成了成绩的点缀,为人所忽视。同时,教育功利化也不仅仅囿于教育本身,更离不开现实社会的土壤,与社会的整体大环境密切相关。随着社会变迁,整个社会趋于功利化,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献身精神渐行渐远,急功近利、浮躁之风暗自滋生,成功学在整个社会弥漫。速成、捷径、一夜暴富在媒介传播下升温发酵,加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工作压力加大,同时,又存在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规则遭到破坏等现实状况,对此人们已经很难平静下来,焦虑几乎成为时代的符号。而教育似乎成为拯救世界的良药、通往成功之途的天梯,其功能被无限放大。社会日益催生教育功利化,当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实用,教育不得不顺应这种潮流,演变为简单的职业交通工具,其工具价值凸显,而精神价值日益丧失。

  从这个意义上看,扼住教育功利化之势,让教育价值观去功利化,已不仅仅是教育领域所能简单应对的,还需要全社会去重视、去正视,去反思。■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