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实践

发稿时间:2024-06-19 14:49:19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记者 黄 鑫

  聚焦发展量子计算、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能源、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集群,积极打造绿色工厂、未来工厂……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积极制定“线路图”,因地制宜找准优势特色,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重塑新优势。

  从地方考察调研时第一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正式进入中央文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任务,指导和推动着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新时代的先进生产力,正在神州大地涌动。

  竞逐新赛道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概括地说,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和重要拓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理论意义深刻,实践意义重大。

  以此为根本遵循,各地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迭代、新兴产业抢滩、未来产业争先,竞逐发展新赛道。四川重点培育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广东积极打造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五大未来产业矩阵;湖北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小米汽车5月交付新车8630辆,并计划6月交付1万辆以上,并且承诺今年冲刺交付12万辆。小米汽车不断扩充产能,靠的是智能化。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米汽车工厂,拥有超过700台机器人,可实现大压铸、冲压、车身连接、车身装配、涂装、总装等关键工艺100%自动化。在车间满产情况下,每76秒就有一辆小米SU7下线。

  点击眼前“凭空出现”的巨幕,感受“意念控制、意随心动”的脑机接口技术……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AR(增强现实)眼镜、智能仿生手、睡眠仪等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让人目不暇接。这些产品都已实现量产,梦想在这里变成现实。杭州未来科技城明确,未来网络、未来医疗、空地一体、元宇宙、类脑智能、前沿新材料是重点发展的六大未来产业。

  布局新赛道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刘伯超表示,工信部密切跟踪前沿科技发展动向,持续布局原子级制造等新赛道,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布局新赛道的关键力量。赛迪研究院科技与标准研究所所长程楠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政策文件多次对培育产业集群提出明确要求,工信部积极落实推动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截至目前,工信部通过集群竞赛方式遴选出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些集群正在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地”、重大创新项目“承载地”和区域经济发展“新高地”。

  配置新要素

  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5月,全球权威赛事——QASC挑战赛更新国际排名结果,浪潮海若大模型以93.70%的准确率刷新世界纪录,成功斩获榜单第一名。今年以来,浪潮集团在政策保障、激发创新要素活力、加快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动能。截至5月底,产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标准“四新”成果280余项,新突破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关键技术138项,新增有效专利2200余件,参与制定各类标准60余项。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打破制约科技创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中,这些堵点和难点逐渐被打通。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介绍,随着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制约创新的藩篱被打破,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等显著加强,加快推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同时,随着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领域制度性障碍和机制性梗阻逐渐被打通,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收入分配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生产要素逐渐从低质低效领域流向优质高效领域,各类要素协同配置并向新质生产力集聚,数据要素的倍增效应得以发挥,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

  “要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其中,科技体制改革中有两点比较突出。”程楠分析,一是管理制度改革,将科技部与产业紧密相关的职责分别划入工信部和农业农村部,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造了更好条件,不仅进一步强化了产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战略地位,而且进一步压实了产业部门科技创新责任。二是攻关机制改革,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揭榜挂帅”和“赛马机制”。通过“揭榜挂帅”,建立起以需求为牵引、以能够解决问题为评价标准的新机制,奖优罚劣,鼓励有能力的团队承担关键技术攻关。通过“赛马机制”,以多主体攻关、阶段性考核的方式,让有能力的团队脱颖而出,提高攻关质量和效益。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一方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创新活动支持力度,吸引和培育一批高端创新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服务,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破解创新活动资金瓶颈。这些举措推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激发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才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分析,从技术层面看,我国新质生产力持续追赶,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前沿技术加快研发布局与应用探索。例如,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发性能指标不断提升,量子纠错实验验证取得突破,应用探索广泛开展。数字技术开源共享生态逐步建立。中国开源云联盟先后发布系列许可协议,我国云原生开源项目数量破百,主要国际社区项目中超过20%的开源项目来自中国,贡献度跃居世界第二位。

  从要素层面看,新质生产力量质齐升,数据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要素禀赋结构优化。我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加速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劳动力全球占比由2010年的24.7%降至2022年的22.8%,资本要素全球占比由2010年的20.8%升至2022年的27.8%。技术研发投入和产出快速增长,数字技术对工业效率赋能在2017年至2022年间提升了1.14倍。形成数据驱动创新发展新模式,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开始显现。

  从产业层面看,新质生产力加速升级,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载体。制造业重点领域数字化水平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2.2%和79.6%;服务业数字化、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取得新进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3%,提质增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数突破200万家,新材料、机器人等一批新兴行业快速成长,“新三样”产品增势迅猛。加速打造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等未来产业创新标志性产品。

  “通过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创新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朱克力说。

  赵刚表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继续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深化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人才发展、财税金融、市场监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