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丢弃的医德和被拆开的人性

发稿时间:2011-08-08 00:00:00

   8月5日,武汉打工仔小曾手指受伤到医院治疗,因手术完成后发现所带金钱不够支付医疗费,医护人员便又把缝好的伤口拆线。而不久前的7月27日晚,河北省安国市中医院对一名被车撞伤的流浪女出诊时,只对其进行简单包扎,而后将其丢弃至邻县境内树林,该女子第二日被发现死亡。(分别见于8月7日《楚天都市报》、8月6日中国新闻网)

  在这个炎炎夏日,读到这样两则新闻,你无法不心生寒意。事实上,无论医疗行业曝出多少丑闻,绝大多数人还是依然选择相信医院,无它,只因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你可以不信任红十字会,而选择自己亲身前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你无法在家给自己做手术,无法给自己诊断和治病。

  然而一再出现的冷酷现实,总会以一种更无情的方式告诉我们,我们的这点无奈是多么可悲。无论是打工仔被拆线还是流浪女被丢弃,看上去都是那么让人无法理解和不能宽恕。可到网上搜索一下,因患者医疗费不够而被医院拒之门外导致的悲剧还少吗?在一些地方,相互“扔”病人、遗弃流浪者更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默许。

  这不是“他人”的悲剧,而是我们自己生存际遇的写照。也许有一天,你会像打工仔小曾一样,因带不够治病的钱,而被医疗机构所胁迫,最后为了尊严,不得不举起受伤的右手,让医生把缝上的线给拆开。在流浪女被弃事件中,我们分明看到了良心和道义底线的失守,而这个底线正是维系社会秩序正常运转,让人们保有最基本安全感的所在。

  当事医生辩称,之所以将已缝好的线拆除,是因双方就医疗费产生纠纷,对方主动要求拆除,他只好照做。我们也可以想象,安国市中医院之所以在对流浪女进行简单包扎之后丢弃,是因为担心随后可能产生的医疗费,医院不是收容所,没有义务为一个无法承担医疗费的病人看病。然而正是这些看上去充足的理由,让人看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病态:一名医生需要怎样的心理调适,才能理所当然地去干一件与自己的职业伦理背道而驰的事?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院,需要付出多么大的勇气,才能将危在旦夕的病人弃之荒野?

  答案或许只有一个,在某些医院和医生的眼中,病人不过是一种物品,其职责不过是完成一起交易,收钱、治病,他们就是流水线的工人,严格地遵照规则行事,动一动手术刀,不带有一点情感。然而规则之上还有医德,利益之上还有人性。在这个什么都已然市场化的时代里,我们并不指望所有的医院和医生都能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但至少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还该为良心留一点小小的容身之处,在生命和利益的抉择中,还该为自己保留最后一点尊严。

  不是我想对个体事件抒发矫情的感慨,而是觉得我们不能对社会中的某些习以为常的病态失去应有的警惕。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生活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我们已没有多少奢求,但总有一些东西不能被颠覆和污染,譬如孩子,譬如教育,譬如医疗。保持一颗警惕之心,发出一点抗议之声,是微不足道的也是仅有的一点努力。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