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发力“四重四强” 推进乡村振兴——武汉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发稿时间:2021-07-05 14:12:37
来源:湖北日报

  阅读提要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武汉市现有涉农街道(乡镇)60个,村党组织1802个,农村党员9万余名。近年来,武汉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红色引擎工程”为牵引,以“三乡工程”为抓手,以“重引领、强组织,重能力、强队伍,重融合、强发展,重精细、强治理”为重点,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统筹作用,着力探索超大城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新路子。

  重引领 强组织

  ——乡村振兴引擎动能更足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武汉市将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放在首位,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强化党的创新理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洗礼。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必修课,每年对村干部、农村党员开展全覆盖培训,推动理论入脑入心。先后开展“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百年党史 红色传承”系列主题党课,引导党员感悟初心使命,激发奋斗动力。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乡村主题宣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宣讲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和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坚定信心跟党走。

  严密组织体系。健全“行政村党组织—村湾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以自然塆为基本单元,合理划分村民小组,同步设置党小组7252个,推行党小组长兼任村民小组长,选配党员中心户1.2万户,将党的组织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激活引领乡村振兴的“神经末梢”。适应“三乡工程”发展,围绕企业兴乡产业链、能人回乡项目链和市民下乡生活链,组建兴乡企业、创客团队、农民合作社等党组织396个,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农村各类新兴组织和群体。

  补齐短板弱项。出台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实施办法,明确农村7类重点整顿情形,建立“四个一”帮扶、三级验收机制,先后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661个,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1987个,为民兴办实事1672件。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后组织3轮“大清查”,对8000余名村干部逐个“过筛子”,一批有违法前科或存在违规违纪问题的人员被及时清理,村干部队伍风气面貌焕然一新。

  夯实基础保障。坚持真金白银投向基层,真心实意关爱基层,不断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加强待遇保障,实行“基本报酬+绩效报酬+奖励报酬”的结构化报酬制,与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业绩挂钩,村主职干部年报酬提高至5.96万元,副职干部提高至4.17万元,年人均增幅达58.1%。加强工作保障,为每个村每年新增5万元村级事务必要支出经费,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从9万元提高至14万元,增幅达55.6%。加强阵地保障,持续推进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600㎡以上超过80%;开展形式主义挂牌问题专项整治,采取“四个一批”方式,分类进行挂牌清理规范,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挂牌精简90%。

  重能力 强队伍

  ——乡村振兴骨干力量更强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这一关键因素。武汉市坚持以村党组织带头人为重点,统筹推进乡村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

  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2018年村“两委”换届中,拓宽来源渠道,坚持“选、引、派、聘”方式,选优配强农村领头雁,村党组织书记45岁以下占比29.8%,大专以上学历占比40.9%,队伍实现整体优化提升。严格备案管理,出台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办法,推出动态调整、小微权力清单、出国(境)管理、重大事项报告等硬招实招,推动区级备案管理融入日常。注重教育培训,依托武汉社区干部学院,举办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20期,带动各级培训村干部5.5万人次;组织121名村干部到发展强村、涉农部门、龙业龙头企业跟班学习,在实践实干中成长成才。实施村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储备3000多名发展骨干,公开选聘724名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任村干部助理,不断蓄积源头活水。

  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坚持优中选优,选派3251名党员干部组建驻村工作队。强化能力培养,市、区两级先后举办驻村工作队培训班50余期,帮助驻村干部掌握方法、熟悉业务、提高能力,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锻炼成长、建功立业。坚持从严管理,健全备案管理、工作纪实、履职督查、考核评价机制,对“走读”“挂名”“两头扯”等问题开展专项督查,对履职不力的第一书记及时“召回”。

  充分激发农村党员生机活力。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指导村党组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制度,把组织生活与村级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做到重要理论党员先学、重大政策党员先知、重要事项党员先议、重要实践党员先行,激发党员决战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心斗志。实施党员“双育”计划,开展农村党员党性教育和实用技能培育,培训农村党员近12万人次。推行“双联”工作机制,每名村“两委”成员联系1-3个村民小组,每个党员中心户根据自身特长和能力联系3-5户农户,在村干部“入户知心”、党员“联户交心”中,凝聚起共谋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着力壮大乡村各类人才队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招录452名优秀农村青年免费接受全日制大专学历教育。先后出台下乡创业“黄金20条”“钻石10条”,定期举办农业创新创业大赛,引导4.5万名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形成精品民宿、生态农业、文化创意、农事体验、休闲农庄和网红直播等新经济新业态。常态化开展“能人大走访”,打好乡愁牌、乡情牌,4000多名在外能人返乡创办实业、反哺家乡。

  重融合 强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更牢

  武汉人口过千万、GDP过万亿,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武汉市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协调发展作为重点,创新党建引领、融合发展的载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强化利益联结。针对村党组织引领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全面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把党的工作全面融入到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和集体增收之中。强化组织发动,以产权制度改革后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发动党员带头,引导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485家。强化党的领导,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合作社主要负责人,“两委”成员进入理事会、监事会任职,实行重大事项村党组织先议。强化规范管理,建立财务会计、公示公开、经济责任审计等机制,强化风险防控。目前,全市入社农户达9.5万户,户均年增收1800元,村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

  创新农村联合党委模式,强化抱团发展。针对农村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分散化、碎片化问题,按照地域相近、人文相亲、产业相关原则,推动1594个村党组织组建为314个片区联合党委,由街道(乡镇)班子成员兼任联合党委书记,吸纳有关行政村、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为委员,推动村与村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坚持规划统领,片区党委统一组织制定规划,确保总体协调又各具特色,增强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行产业共抓,片区党委牵头,推动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成联合社,对内统筹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发展要素,对外统一引进产业项目、打造特色品牌,发挥集聚效应,形成发展合力。

  实施“国企联村”“村社共建”行动,强化以城带乡。针对城乡资源对接不够的问题,以“国企联村”行动推动发展资源下乡,组织动员15家市属国企党委,与40个农村联合党委结对,带动各类投资超过20亿元,帮助结对片区培育年产值过千万的主导产业,构建组织联建、产业联营、人才联育、文化联兴、服务联动的振兴共同体。以“村社共建”行动推动农产品进城,发挥供销部门职能,指导村党组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配送、统一销售渠道,帮助农民把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

  重精细 强治理

  ——乡村振兴善治之路更广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武汉市完善乡村治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健全乡村事务自治。强化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统一领导,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全面实现“一肩挑”。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创新“民情恳谈”、“五民工作法”、村务联席会等工作载体,推动村民说事、议事、主事。开展全市“十佳村规民约”评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庄、进家庭,实现村规民约全覆盖,同时将规约条款细化为积分,与入党入团、评先评优等挂钩,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规范公开形式内容,村务公开率达100%。

  完善乡村秩序法治。实施法律顾问“十百千工程”,推进“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加大农村普法工作力度,成立“普法网红团”,每年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近万场,增强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动老干部、老党员、老司法、老教师、老退伍军人等参与乡村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深化平安乡村创建,授予星级平安乡村1543个,营造良好乡村治理环境。

  提升乡村文明德治。挖掘乡村红色资源,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蔡甸区阳湾村、黄陂区姚家山村、江夏区祝庙村等3个中央、省级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分类打造10个市级红色美丽村庄,传承红色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孝老爱亲等评选活动,建立完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引导群众以德治村、崇善向上。深化乡村文明实践,在新城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2269个。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德文化、家规家训、村情村史“四进祠堂”工作,引导农村祠堂转化为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文化礼堂。

  优化乡村服务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推动党建网格、综治网格、服务网格“三网合一”,全面提升网格服务效能。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开展500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建成1168家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服务点)。发动有一技之长的党员群众组建志愿服务队7000余支,为村民提供优质便民服务。开展“乡村红色物业”试点,探索乡村物业服务新路径。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起点,武汉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亲切关怀,以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领航定向,从百年征程中汲取智慧力量,以更大的自觉、更强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持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努力绘就新时代“富春山居图”。(记者 严芳婷)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