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牵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牛鼻子”

发稿时间:2021-04-09 11:27:13
来源:中共濮阳市委办公室

  范县前房村,属我市黄河滩区移民迁建村,共有人口352人,101户,耕地350亩。“生产靠天、搬运靠肩”“拾柴烧火来做饭、养鸡养鸭换零钱、养猪养羊为过年”是曾经该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今,精巧别致的居民楼、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宽敞舒适的党群活动中心,晚上村民还跳起了广场舞……

  一个贫困落后的滩区村,既不靠山、也不靠水,更没有什么特殊资源,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近年来,前房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走出了一条发展绿色循环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学习借鉴。

  一、主要做法

  (一)找准切入点,发展绿色循环产业。产业是脱贫之基、强村之本、致富之源。前房村村两委班子通过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聘请专家规划论证,理出了“充分利用黄河滩区生态优势,紧盯城市‘菜篮子’‘果盘子’,发展绿色循环产业”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前房村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村微田园综合体五年规划》,成立了前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引导群众发展“黄河鲤鱼——秋月梨——有机草鹅”种养模式。鹅在鱼塘饮水觅食,鱼塘废水、粪便通过地下管道浇灌梨园,梨园杂草作为鹅的食物,鹅的粪便又作为梨园的天然有机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绿色循环种养链。黄河鲤鱼养殖项目,直引黄河水,利用科技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水温、溶氧度、ph值,确保水质稳定,氧份充足,喂养全程生物投饵,生物菌防控疾病,售卖前采取停食、净化、瘦身、身份溯源等安全措施后上市,达到了“无抗生素、无泥腥味、无腹内黑膜”的标准,市场价达45元每条,比普通鲤鱼效益高2倍。秋月梨种植项目,由日本幸水、丰水和新高梨三大赤梨嫁接而成,2020年首年丰收,一推向市场就因其品质上乘、松脆无渣、清甜多汁而供不应求,销售一空,市场价比普通梨高3倍。有机草鹅项目,年出栏规模10万只,这种绿色循环养殖方式使得鹅肉紧实、无草腥味,2020年仅鹅蛋销售达到10万斤,销售额80万元。

  (二)瞄准关键点,实现产销无缝对接。发展特色农业,销路是关键。前房村以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市总工会消费扶贫政策为抓手,主动到市直、县(区)及企业推介农产品,同时利用“邮乐网”、国家“832”扶贫平台、微信公众号,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把黄河鲤鱼、秋月梨、有机草鹅等产品推向千家万户。与京东云仓电商平台合作,签订了鹅蛋长期销售协议,在今年“618电商销售节”上,鹅蛋销售突破2万斤。组织前房村参加全省扶贫成果展销会、全市农副产品展销会,获得大型餐饮企业的一致认可。目前,濮阳迎宾馆已将前房村确定为直供绿色食材生产基地。

  (三)抓住突破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长期以来,受黄河汛期洪水威胁等影响,前房村宅基地越垫越高,房屋参差不齐,出行极其不便,移民搬迁势在必行。俗话说“穷家难舍,故土难离”,要让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滩区的群众搬迁谈何容易?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发放宣传手册,逐条讲解迁建政策,大多数村民几乎不需要添钱就能搬入新居,打消了群众心中的顾虑,赢得了群众的拥护。为让群众安居乐业,在千安社区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文体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等问题都迎刃而解。为解决村民牵挂的种地问题,将全村350亩土地统一流转,每亩租金由过去散户流转不到300元增加到600元,村民收入增加了,后顾之忧没有了。

  (四)把握支撑点,推进农民就近就业。解决就业难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前房村全方位、多渠道推动群众就业。一是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雨露计划”“农民职业培训”“电商培训”和订单式技能培训,让扶贫对象掌握1—2项职业技能,帮助贫困群众就业。二是针对有木工技术的群众,联系相关企业,寻找就业机会。目前,30多名青年已到清丰家具产业园就业。三是引进项目带动就业。村民韩海英常年在外从事铁骨塑面家具生产工作,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得知情况后,积极为其筹划场地,并发动群众就地就业。该企业带动村里散闲劳动力就业80余人,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

  二、初步成效

  (一)村风民风新了。前房村搬迁到千安社区后,变化最大的就是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他们实行统一章程、统一标准、统一操办、统一采购、统一管理“五统一”,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革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带来新风扑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该村八十岁高龄的老党员房佃瑞,立即向党组织庄严写下了“请战书”,毅然加入了疫情防控志愿队伍,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表率。

  (二)特色产业强了。前房村绿色循环种养模式,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仅经历了七、八年的时间。2020年,中央电视台《走村直播看脱贫》《直播黄河》栏目、河南卫视《脱贫大决战》栏目播出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今年该村将进一步扩大规模,鱼塘从100亩扩大到300亩、秋月梨从80亩扩大到130亩、有机草鹅出栏规模从10万只扩大到15万只,预计全村人均增收2500余元。

  (三)生活环境美了。以前前房村垃圾柴火乱堆、鸡鸭鹅乱飞、污水肆意横流,村内街道、房前屋后,乱搭乱建、乱堆乱放随处可见。如今楼房整齐划一、整洁有序,社区医疗中心、健身广场,礼堂、学校、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通过乔、灌、花、草的搭配与有机结合,扩大绿化面积,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整个社区瓦舍清新,“颜值”今非昔比。村党支部书记房爱银自豪地说:“我们千安社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可比城里生活强多了!”

  (四)村民日子红火了。目前前房村绿色循环产业风生水起、前景广阔,群众安居乐业、吃穿不愁,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些年,我们村真是一年一个样,环境越来越好,到村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说起现在的生活,前房村65岁的房爱臣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几年前,他还在为一家老小的温饱发愁,如今一家两口在清丰家具产业园打工,一个人一年就能挣十多万元。

  三、几点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根本。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前房村始终把发挥村党支部坚强堡垒作用放在首位,广大群众与村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了强大发展合力。实践证明,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把“党支部+”作为重要载体,强化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把广大党员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使他们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

  (二)发展产业是关键。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增收的长远之计。前房村紧跟市场导向,发展绿色循环产业,提高了农产品供给质量,打造了特色品牌,开辟了脱贫致富新路径。实践证明,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在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下功夫,走好产业振兴之路。

  (三)改革创新是支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前房村不断探索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新模式,推进企业化管理、绿色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寻找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最佳结合点。实践证明,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要有永不服输的韧劲、改革创新的魄力,找准发展突破口,为群众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四)精准施策是保障。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前房村因户施策,精准发力,在帮助发展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创业就业、外出务工等,确保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实践证明,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做到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脱贫与发展统筹推进,切实让各项政策措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落到地上。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