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张延廷:奏响改革强音,建设“双型”城市

发稿时间:2020-10-28 14:13:26
来源:中国改革网

  【编者按】:2020年10月25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共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内生活力,提升整体竞争力——新时代体制机制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暨‘滨州实践’高层研讨会”在山东省滨州市隆重召开。本文为山东省滨州市委常委、秘书长、改革办主任张延廷的经验交流内容。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非常荣幸,与大家交流滨州改革工作。

  去年以来,滨州市全面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走在前列,全力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强力实施产业转型、科创支撑、治理效能变革,富强滨州建设全面成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2019年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上升了4个位次。今年1-9月份,全市经济指标增幅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其中全市工业技改投入较去年增长7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较2019年上升9个、5个位次,增幅分列全省第3位和第4位。【昨天,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参观了我市改革亮点,今天上午佘书记又介绍了滨州改革情况。在这里,我主要围绕“双型城市”建设,介绍一下滨州改革的思路和理念,但由于时间关系,可能讲的不够详细,有些具体做法放在了PPT之中给大家展现。】

  一、聚焦质量变革,全力推进实业创新型城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滨州从制造业起步、以实体经济见长,铝业、纺织生产规模全球第一,肉牛加工量全国第一,粮食产业是全国唯一产值超千亿的地级市,已形成高端铝、精细化工、家纺纺织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但是,长期以来产业发展较为粗放,产业链条不长,缺乏高端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为此,我们按照质量变革的要求,围绕强产业、优环境、促开放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全力推进实业创新型城市建设。

  (一)聚力推进产业集群向“价值链高端”迈进。面对主导产业大而不强、产品附加值低、产业耗能高的实际,我们坚持以制度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以价值链为核心,重塑产业链、供应链。去年以来,出台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推进“企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品牌高端化”,全力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世界高端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纺织家纺服装产业基地。尤其是围绕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我们出台了11条扶持政策,设立了100亿高端铝产业及园区发展母基金、50亿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力争原铝本地转化率3年内由20%提升至80%;支持以世界最大的铝业生产企业魏桥集团为主的77家铝企重塑再造,推进再生铝替代电解铝产能203万吨,压减煤炭1000万吨,推动产业效能加速提升。今年前三季度,高端铝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增长9%;中高端附加值产品本地转化占比46%,比2018年提升21个百分点,是全省唯一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二)聚力打造“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我们积极倡树“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营商服务理念,对照全国营商环境18项评价指标,全力打造“选择滨州、呵护一生”的“滨周到”服务品牌。坚持法治化规范流程。按照“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是标准,并联审批、帮办代办是底线”原则,实施“1+17”流程再造专项改革,今年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管理规定》,是全国首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地方性法规,实行无理由限时办结、无条件并联审批。坚持市场化配置要素。加快“标准地”改革,“明码标价”建设用地环保、产业、产出标准。实施企业增信“3511”工程,建成启用产融综合服务中心,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实现近六年首次“双降”;推行“专项债券+市场化融资”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首批6000万元财政资金全部完成股权投资签约,投贷联动比例达4.5倍。坚持全方位呵护企业。制定出台了《弘扬企业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意见》,引导企业家聚焦实业、矢志创新,亮相高质量发展“C”位,全面激发了企业家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进取精神,市场活力进一步迸发。1-9月份,全市市场主体达到38.7万个,新登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7.02%。

  (三)聚力推动开发区回归主业主责。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针对长期以来体制机制不活、主责主业不清、要素保障滞后等问题,我们在全省率先启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了“两减两增”。坚持瘦身强体减机构,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内设机构数量由改革前186个压减为66个,精简65%。坚持剥离职能减包袱,全部剥离17个领域265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和9个领域66项开发运营职能,在全省率先将代管乡镇交由属地管辖。坚持全员竞聘增活力,全面推行全员岗位聘任制,人员精简65%,平均年龄降低了7岁,大学及以上学历占91%。坚持做优产业增动力,跨区域规划整合开发区产业,开发区数量由13个整合为8个,形成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错位发展”模式。通过系列改革,开发区主责主业聚焦,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1-8月份,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新建、续建项目165个,市外到位资金248.97亿元,比去年翻了一番;实际利用外资2.08亿美元,同比增长66.92%。

  二、聚焦动力革新,全力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重大改革任务”。去年7月份,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产教融合改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滨州职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但人才培养方向与产业发展需求匹配程度不高。我们着眼动能转换,强化创新驱动,探索出了一条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型城市发展路径。

  (一)系统布局“五院十校N基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立足滨州实际,坚持内强提升、外联合作,积极谋求国际国内优质教育科创资源,规划建设了魏桥国科研究院、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五院十校N基地”,打造了区域科创高地和产业引领平台。其中,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由世界500强魏桥集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信集团合作共建,通过“学、研、园”三位一体模式,实现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三家”融合,创新链、产业链、投资链“三链”耦合,打造了“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示范平台。在这里,科研人员既可以当老师,又可以搞研发,还可以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当“老板”。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着力打造政府科研服务平台,创新实行“1+N+3”运营模式,无缝对接入驻企业、研发机构、科研人员,搭建了学术交流、人力资源、商务服务等八大服务中心,仅用一年时间建成投用。目前,入驻企业和服务机构96家,预计总投资15亿元的铝基复材等15个中科院转化项目陆续落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02号光刻胶项目建成投产。

  (二)全面深化“引企入教”改革。院校、企业“双元教育”是产教融合的必由之路。我们深入推进“引企入教”改革,积极引导魏桥、京博、愉悦等行业龙头企业与院校深入合作,涌现出了“N1N”产教融合发展的“京博模式”“研发+中试+转化+职教”的“黄海模式”“康养+研创+制造+职教”的“愉悦模式”,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产教精准对接。大力实施“能工巧匠”进职校工程,聘用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比例达到职校教职工总数的20%;建立特色“冠名式”班级,推行“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订单式培养,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隙对接。目前,全市120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与国内院校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10家企业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产教融合企业建设培育名单,数量居全省前茅。

  (三)深入实施“引育留用”全周期人才新政。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去年以来,我们深入实施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三进工程”“渤海学子•青鸟计划”,成功举办首届“滨州人才节”,人才吸引力、聚合力不断提升。尤其是我们在全省率先出台品类最全、补贴最高的“人才新政”,在居住条件、子女教育、家属就业、创业融资和科研配套等方面,提供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的支持保障,形成了广纳五湖四海英才的“磁场”效应。去年,全市共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近1.1万名、硕博士近1500名,同比增长约1.9倍、2.8倍。2018年全市考出大学生1.1万人,回乡工作仅一半左右,仅用1年时间,就实现了人才流入流出基本平衡。今年1-9月份,全市共引进高端专家106名,本科以上大学生近10441名,其中引进清北等“双一流”高校毕业生431名,较去年增长4倍,呈现人才“净流入”态势,人才层次、结构也显著提升。

  三、聚焦社会治理,强化“双型”城市建设新保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去年以来,尤其是结合疫情防控暴露出的问题,我们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相结合,聚焦突出问题,致力群众共享,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改革,全力保障“双型”城市建设。

  (一)全面推行全域“全科大网格”。我们坚持以改革思维传承发展“枫桥经验”,认真落实四中全会“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等治理体系建设要求,在全省率先推进资源整合、多网融合、智能聚合、服务联合的全域“全科大网格”。实现一张网络统筹,以党建为引领,整合政法、城管、卫健等8个部门原有网格;搭建一个中心统管,全覆盖建设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综治)中心;建立一个清单统揽,落实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等7项内容的网格任务清单,实现了“网格体系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为民服务全方位、矛盾纠纷全调处”。据统计,乡级网格数量和网格员均减少了50%,社区解决群众问题时间缩短2/3。2019年,滨州是全省唯一进京非访“零登记”市。今年疫情防控中,全市14466名网格员盯靠一线,为取得“病例少、扩散小、无死亡、全治愈”的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中,群众满意度达97.07%,位列全省第1名;在法治政府建设中,滨州在3个候选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二)全面实施基层安心工程。围绕“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我们通过政治上激励、待遇上保障、生活上关心,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吸引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实施安居工程。面向乡村教师、医护人员和乡镇干部,利用3年时间,建设一批“拎包入住”公寓房,可买、可租、可继承、可有条件转让,满足基层人才住房需求。目前,1032套试点房已全部开工。实施暖心工程。在乡镇干部层面,大力实施绩效激励,今年先后表扬奖励29名“奉献基层好干部”,提拔重用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进入县市区或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全部兑现92个乡镇(街道)绩效奖励,乡镇(街道)干部收入平均高出县直同级10.44%,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层面,突破性实施职称改革。针对基层人才职称晋升申报难、评审难、聘用比例低等“天花板”问题,我们采取“直评直聘”政策,打破结构比例限制,破除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特设岗位单独评审,不断提高基层中高级职称比例。目前,首批1552名乡村教师已获得高级职称,年底将实现由低于县级7%到高于县级2%目标。

  (三)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水平。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制度安排。我们按照“智慧化、精准化、全覆盖”工作理念,倾力打造了“e家大救助”综合平台,积极探索“后扶贫时代”兜底保障新模式。“一网统筹”,将16个部门66个救助项目进行统筹通办,覆盖了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相对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形成了根据困难程度分级分类的梯度救助模式。“一网通办”,开发了综合信息平台,对所有救助项目全部实行一网通办、一键核准。9月21日,滨州市“e家大救助”体系正式运行,累计归集了30多万条救助对象数据、5000多万条医疗数据,为解决社会救助错、漏、重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聚焦改革落地,构建“双型”城市推进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越深入越需要系统集成、协同推进。我们坚持以组织保障、效能考评、队伍建设为抓手,形成环环相扣、耦合联动的“双型”城市改革落实体系。

  (一)健全“1+10+N”改革攻坚任务体系。我们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创新出台了《滨州市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研究确立了10大重要改革事项,深入实施了159项专项改革任务,构建了一套典型引路、分类突破、梯次推进、协调创新的体系,进一步增强了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二)健全“督考用”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我们坚持把督查作为“试金石”,考核作为“指挥棒”,用人作为“风向标”,探索建立了“全程跟踪问效、精准考核评价、结果刚性运用”的督考用一体化“三重”效能考评机制,运用即时奖惩、绩效奖励、干部即时使用等手段,引导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改革攻坚,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落地。

  (三)健全“三专”干部队伍体系。我们着力破除党员干部“能力束缚”,强力推进干部专业思维、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专”建设,通过开展“双招双引”、金融风险防范等重点工作精准培训,推动干部深度参与项目建设、服务企业等重点工作,着力培育更多“实战型、实操型”干部,推动改革攻坚新突破。

  奋进图富强,改革再出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们将以此次高层研讨会为契机,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用好关键一招,激发内生动力,全面建成“双型”城市,加快实现“富强滨州”高质量发展!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