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石子是个全瑶寨村民小组,隶属宜章县莽山瑶族乡西岭村,位于郴州市宜章县的莽山丛林之中,生态环境良好。2015年之前,跳石子还是一个省级二类贫困村,全村28户129人,其中贫困户22户112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000元,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在党委政府的政策引导和龙头企业的扶持下,探索出了一条“公司+合作社+项目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不到三年时间,人均收入由不足2000元增长到8000元,成为当地脱贫攻坚、共同致富的典范。跳石子村脱贫攻坚的蝶变历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跳石子模式的运行特点
一是村民组织化。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当前,经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共同利益的聚焦点,是农民自我成长的有效平台,是组织村民形成集体意志的恰当形式。跳石子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以户为单位成立全员合作社(即西岭村跳石子种养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社员以土地、林权加入到合作社,实现统一决策、规模经营。合作社进行民主管理,会议表决,每户一票,对重大经济项目等进行决策。同时,合作社委派代表参加项目谈判,参与项目公司管理。这些举措,尊重了村民意志,提高了村民参与热情。
二是生产合作化。合作社以土地、林地经营权为条件,龙头企业土里巴吉公司(以下简称土里巴吉公司)以技术品牌和营销平台为条件,合作组建跳石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现金出资等额,各占50%股份;为了体现成员平等,防止一家独大,合作社入社出资以跳石子村最低认缴户为标准,项目公司出资以合作社认缴金额为标准,出资不足项目运作所需资金,则由项目公司统一筹措。项目公司的法人代表由村民小组组长担任,财务由社员管理,充分体现农民当家做主。合作社统一利用林下放牧,承包权和林权不变,农民还是土地的主人;土里巴吉公司负责技术及营销。社员通过合作社管理项目公司,与土里巴吉公司相制衡,形成利益分享的命运共同体。这种机制顾及了农民的认知和村寨伦理,激发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很受农民欢迎。
三是管理集中化。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在党组织。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保证。跳石子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组长、合作社理事长、项目公司法人代表由一人兼任,把村民小组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村民经济组织合三为一。三个班子,一套人马。这样,把党的精神、村寨管理与经济运作关联起来,更好实现党的思想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连,使党员干部切实成为村民致富的带头人和排头兵。
四是产业品牌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土里巴吉公司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理念,运用古法畜牧技术,与合作社合作组建的项目公司成功打造一村一品“莽山黑豚”,形成品牌效应。莽山埘桀鸡与莽山黑豚混牧,野化复壮,和谐共生,古法创新,形成次品牌效应。土里巴吉公司与市场对接,通过建设莽山黑豚品鉴馆、土里巴吉食材馆、线上营销平台,构成营销体系,专卖土里巴吉产品,确保产品销售。
五是收益可持续化。跳石子农户以土地林地用益物权通过合作社与土里巴吉合作,农民不失去土地,不改变土地林地承包主体,承包人让渡土地林地一项或几项用益物权。土地林地经营权通过分红和补偿实现收益。社员通过合作社获得项目分红,分红中包含了经营权让渡收益和现金投资收益。基础设施占用土地林地或畜禽放牧造成破坏和损失的额外补偿,补偿费用由项目公司承担,补偿标准由合作社商定。莽山黑豚品鉴馆等平台优先录用跳石子村民作为工作人员。同时,指导村组逐步实现全域生态有机循环农业,农民家庭的古法农耕产品,比如莽山茶叶、莽山菌菇等符合土里巴吉品牌质量,随土里巴吉营销渠道走出去,多元增进农户收入。这样,跳石子村就形成了“项目分红+额外补偿+优先雇用+自产收入”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村民实现稳定的收入来源,吸引青壮年村民返乡创业就业,有效遏制返贫返困。
二、跳石子模式的成效
一是产业融合逐步实现,农民收入稳步提升。跳石子模式不仅为现代农业提供了规模经营的土地条件,也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多样化:一是合作社分红收入。二是自产农产品带来的收入。2017年到跳石子观光旅游的外地游客人数在10万人次以上,其中大部分是来自珠三角的游客,为过去村里的农副产品带来销路,仅此一项就能给每户村民带来1万元以上收入。三是乡村民宿来带的收入。入社的25户社员,每家都有不少空房子,为充分利用空间,项目一致公司对入社农户空余的房间进行了征收,统一装饰,统一经营,乡村民宿这一项收入每年增加10万元以上。四是参与经营项目一致公司的工资收入。综合各项收入,跳石子村参加合作社的25户村民,每个家庭一年增加的收入在4万元左右,人均增加收入接近1万元。
二是村寨文化逐步形成,乡村文明蔚然成风。乡村振兴,文化是根本。跳石子村自成立合作社与土里巴吉公司建立项目公司以来,就提出了“一切权利归社员,共同富裕靠团结”的口号,得到村民的高度认同。这一口号经过持续宣传和实践落地,增强了村民对村组织的信任信心,促使村风民风有了大幅改善,大局观有了明显提高,乡村文明有了极大提升。为了让瑶族等传统文化传承,设立“农耕学堂”,传技术,习文化,普及传统农耕文明思想,增强了少数民族获得感,村民开始以穿瑶服自豪,唱瑶歌瑶曲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是乡村规划先行先试,土地利用明显提高。规划是建设的龙头,规划水平直接关系乡村建设水平,规划过程也是统筹各方资源、形成共识和合力、产生集聚效应、减少和消除盲目投资的过程。跳石子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土里巴吉公司与合作社达成一致意见,精准规划,合理布局。村后林地为核心产业“莽山黑豚”和“莽山埘桀鸡”的牧养地,约5000多亩,可放牧“莽山黑豚”300头,“莽山埘桀鸡”800只;村里宅基地合理使用,遵循一户一宅土地利用制度,统一规划,统一布局,遏制乱搭乱建行为。村里原有乱搭乱建建筑,在村寨文化、好人文化的影响下,也自行拆除;村里集体用地合理使用,在公共区域建设了“莽山黑豚”品鉴馆,为上山游客提供品鉴服务;村旁山包地由村民自行作业,种植茶叶、红薯、芋头、玉米、蔬菜等农副产品,初步形成了牧养、种植、品鉴、观光立体化的田园综合体。
三、跳石子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一是基层党建是核心。跳石子村党组织引领带动全体村民,以脱贫致富为导向,将基层党建与脱贫致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出了“三好”的乡村振兴模式,即组织一群好人,带动一个好项目,建设一个好村子。组织一群好人:由党员骨干去组织一批农村中坚力量,起到乡村振兴的示范作用;带动一个好项目:人组织起来了,好项目是关键,土里巴吉公司的莽山黑豚、莽山埘桀鸡,绿色安全,备受市场青睐;建设一个好村子:好人组织好项目,其最终目标就是建设一个好村子。在这个好村子里,首先是要摆脱贫困,不能让村里一个人掉队,齐步实现小康生活;其次要培育乡风文明,提升农民精神面貌,增强农民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再次要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农民自我管理。
二是平等合作是基础。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善分不善合,成为当下乡村振兴难以逾越的瓶颈。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组织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载体。行动一致公司由合作社、土里巴吉各占50%股份,法定代表人、财务管理人由社员担任,由社员当家作主。这样,跳石子生态农业公司的收益就能平等地由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共享,而不是龙头企业——土里巴吉占大部分。为了保障合作社入社成员的收益公平,跳石子生态农业公司在募集本金时,以合作社入社成员最低认缴额为标准,入社资金相等股份相等;跳石子生态农业公司由合作社先报出资金额,土里巴吉出相等资金。农民出了本钱,就是主人,就把公司的事当自己的事。
三是产品文化是灵魂。产品本身没生命,需要文化注入灵魂。提炼产品故事,附上地理烙印,打造品牌,天生是小众化并难以标准化的产品,其人文粘度,增加了假冒难度。品质、文化融合决定品牌高度。主品牌定位高端,品质难以复制,文化不可复制。副品牌定位中高端,品质复制有难度,文化不可复制。跳石子模式中,龙头公司土里巴吉有品牌和营销渠道。品质是食材品牌的基础,农产品有安全、有机、情怀之分;文化是食材品牌的灵魂,农产品有故事、有人文,莽山黑豚自繁自养,不售猪苗,出场阉割,这稀缺性就是文化。
四是生态宜居是底线。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落实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跳石子模式坚持放牧底线是不破坏环境,适度放牧,3-5亩林地供养一头猪;小猪放牧,每群50头;鸡豚5:1混牧,轮牧修养。这样让排泄物自然物化,最低要求不污染环境,理想目标是馈养森林,促进生态繁荣,实现可持续放牧。
总之,跳石子作为一个自然村,其“公司+合作社+项目公司+农户”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合作社整合了分散的土地和农户,龙头公司土里巴吉带来了核心品牌和技术,二者通过平等入股的形式,组建的项目公司统筹经营管理核心品牌、次核心品牌及其他附带农产品,实现了可持续经营和经营收益最大化。由于这一模式真正体现了农民主体地位,真正相信农民、帮助农民,因而在短期内实现了农民生产生活面貌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