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宋朝皇帝的人文修养

发稿时间:2018-06-07 11:17:21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陈良

  陈亮遇到了宋孝宗

  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正月,布衣陈亮直接上书,谈论恢复中原对策。孝宗皇帝看了书奏,大为震动,要把它张贴于朝堂之上以激励群臣,并召见陈亮,拟予以破格重用。但是,这一篇奏议,却招致妥协派大臣的忌恨,“尤恶其直言无讳”。由于他们诋毁阻挠,起用陈亮之事终究泡汤。陈亮十分失望,怏怏回归故乡,不时借酒浇愁。一次,他与某狂士携带一位乐妓到萧寺饮酒。酒喝多了,狂士便称乐妓为妃子。旁边有一位酒客随即撺掇狂士:你既然封了妃子,那么谁为宰相?狂士用手比画说:陈亮为左相,你为右相。用你俩做两个宰相,大事可成矣。于是,酒客让狂士端坐大殿中央,他与陈亮一右一左上前奏拜;乐妓捧着酒杯,唱起了《降黄龙》。歌毕,三人齐声欢呼“万岁”。

  狂士过了一把“皇帝”瘾,陈亮过了一把“宰相”瘾。

  殊不知,那个酒客别有用心,故意给陈亮挖坑。“封妃拜相”结束,那个酒客随即跳过县州衙门,直接进京城(临安)到刑部投诉,指控陈亮图谋不轨。陈亮曾参加科举考试,因考官何澹不喜欢他的文章,致使名落孙山。陈亮内心不服,对考官颇有微词;有人传话到何澹处,何澹非常恼火。不久,何澹转任刑部侍郎。那个酒客知道陈何之间有此过节,故而越级上告。何澹接到诉状,大喜过望,立即派人将陈亮与狂士抓捕,投入监狱。何澹公报私仇,下令严刑拷打,把陈亮打得体无完肤,最后又将案情上报孝宗皇帝,建议判处死刑。

  孝宗皇帝接到奏报,并没有马上批复。看到陈亮的名字,孝宗皇帝想起那篇切中时弊、振聋发聩的奏议,陈亮满腹韬略而未见用,又不免替他遗憾。对于身陷囹圄的陈亮来说,其生死系于皇帝一念之间。孝宗皇帝对身边侍卫说:人命关天,陈亮案子不可轻易决断,你们迅速去陈亮家乡暗访,查清事实真相。调查结果表明,所谓“封妃拜相”,不过是一场闹剧,借酒作乐而已;陈亮并没有不轨之心,倒是告发者不怀好意。所以,当何澹等大臣请求法办陈亮时,孝宗皇帝断然回答:“秀才醉了,胡说乱道,何罪之有?”皇帝一言九鼎,陈亮与狂士终究被无罪释放,两人昂首携手走出监狱;虽饱受皮肉之苦,但无性命之忧。

  假如陈亮生活在明清并发生类似事件,恐怕在劫难逃,不仅他本人被千刀万剐,而且株连九族,一大拨亲眷也不免与他一起送死。在盛行“文字狱”的明清,任何人说话或书写,一不留神就会招致杀身之祸。陈亮参与“封妃拜相”,竟敢以“宰相”身份朝拜“皇帝”,虽是酒后逢场作戏,其言行确实大逆不道。陈亮被朝廷弃用,自觉怀才不遇,也可能萌生谋逆之心。是故,其心可诛!这几乎是所有专制王朝的杀人逻辑,无数无辜的生命就这样被轻易抹杀。

  幸运的是,陈亮遇到的是宋孝宗。陈亮免于一死,也许因为孝宗怜惜人才,毕竟陈亮上书言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故而网开一面。不过,更深层的原因应是宋孝宗懂得尊重生命,把人当人,哪怕贵为天子,也不敢视臣民为草芥,即使手持生杀大权,也不愿随意草菅人命。

  苏轼的侥幸

  仔细思考,陈亮能幸免一死,与其说遇到孝宗,不如说遇到“宋朝”,因为“宋朝”,无论是北宋或南宋,都有较好的人文环境。当然,人性是复杂的,其幽暗性在任何时代总会有所显现,宋代也不例外。这一点,苏轼就有过深切的体验。苏轼被陷“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御史台做了漫长的审讯。指控者从苏轼100多首诗里找罪证,穿凿附会,深文周纳,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与此同时,朝廷内外也有人仗义执言,为苏轼说公道话。不过,最终判决取决于宋神宗。是年岁末,案子终于有了结果。苏轼只是被贬到黄州,降职为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无疑是一起“文字狱”。始作俑者是那些指控者,而不是苏轼,毕竟写作诗文是他的权利与自由。苏轼未被一棍子打死,表明宋神宗的宽容度高于那些指控者。试想,如果宋神宗与那些指控者一样,不仅苏轼本人死定了,而且会揪出一大批“同党”,举国上下必将掀起一波波“文字狱”。因为权力具有极强的放大效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帝王的好恶对朝野内外都产生巨大影响。是故,中国古人心中总有“明君情结”,指望出明君安定天下,不希望出暴君或昏君瞎折腾。

  宋仁宗的自律和理性

  所谓明君,应该既拥有高超的治国才能,又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行。综观历史,没有哪个朝代明君辈出,而暴君与昏君倒是层出不穷。有宋一代,最值得称道的并不是出了多少明君,而是没有出一个暴君。究其原因,主要是宋朝开国后就崇尚“文治”,历任皇帝既注重以文化人,也能够“以文化己”,因此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

  其中最为称道的当属宋仁宗。有史料记载:“仁宗圣性好学,博通古今”。宋仁宗纳谏至诚。有一年,淫雨霏霏,好久不停。台谏认为这是宫中阴盛的缘故,建议裁减妃嫔。奏折送到宫中,宫女正在给仁宗梳头。得知台谏的建议,宫女颇不服气地说:现在两府、两制大臣家中养了不少歌伎,官职稍如意的人家,往往增置不已。官家妃嫔侍女本来就少,凭什么说阴盛要裁减?只许他们享乐快活,不让官家身边有几个贴心人?仁宗沉默许久,对宫女说:台谏之言,岂敢不行?宫女说:如若施行,首先把我们裁了。果然,仁宗不得不忍痛割爱,把贴心的梳头宫女和一些妃嫔遣送出宫。

  宋朝何以出现如许有人文修养的皇帝?这个问题,还是要追溯到宋太祖身上。宋太祖虽行伍出身,但他黄袍加身以后,制定了“重文抑武”国策,礼遇文人士大夫。他给后世子孙立下一条遗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纵观宋朝诸皇帝,无不将太祖的这项遗训视为家法祖训,并且认真贯彻执行。宋朝皇帝懂得敬畏生命,不以暴虐立威,随意屠杀臣民。这一点,也是后世士大夫向往与赞美宋朝的重要原因。■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