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已全面启动,正在有序落实。如何更好迎接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用真心拥护改革、支持改革,需要我们认真领会改革精神、吃透改革方案、贯彻改革要求,同时也必须高度警惕和防范改革期间的“各行其是”。
战国初年,列国纷纷求贤变法以图自强。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图强改革。商鞅提出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变法策略,深得秦孝公信任。但在变法初期,以“孟西白”三族为首的老士族为了始终能够“居高位,享富贵”而拼命活动,各行其是,在当时制造了很大混乱。然而,商鞅得到秦孝公鼎力支持,使变法铁腕推进。二十年后变法大成,秦国通过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直接促成秦国雄踞六国之上,同时也对中国社会转型和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真正的改革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触及有关方面利益,必然会存在多种不同声音。纵观历史,历次变法维新都不仅是治国方略的重新调整,而且也是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这也便是改革会遭到阻力,一些人“各行其是”的真正原因。
“各行其是”从根本上背离了改革的初心。改革的初心在于人民,改革的动力来自人民,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人民。从1988年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到1993年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再到后来的探索建立大部门制,无不是为了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换句话讲,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史,正是一部老百姓生活的改善史。如果把改革比作一篇文章,“各行其是”无疑是背离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最需要统一思想落实改革之时,这种做法只能给所有改革参与者带来思想混乱、精神涣散、消极应付等不良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深远的、长久的。
“各行其是”实质上是一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势必会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就像邓小平所指出:“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党和国家的事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必须坚持把改革涉及的机构和事项放在“一盘棋”上,加强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唯有此,才能真正形成合力,取得改革的预期效果。
“各行其是”在效果上产生了落实改革的“反作用力”。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头绪很多,任务很重,需要发挥出强大的心气儿和干劲儿,才能确保改革“爬坡过坎”。然而,面对“逆水行舟”,如果我们各行其是、各自为战,或者不朝同一方向集中用力,或者不在同一频道百分之百用力,或者不在同一时段持续用力,那么都将对改革产生负面影响。或者使改革流于形式、貌合神离;或者使改革难以深入、半途而废;使改革偏离轨道、走错方向,等等。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改革中的“各行其是”,不仅是主观逃避“不用力”的表现,更是在行使一种“反作用力”,给推进改革向前带来了很大阻力。面对复杂繁重的改革任务,我们必须坚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心全意全力推动改革实现成功。
只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改革就不会停步。如果说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接力赛,那么“跑好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一棒”必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牵总作用乃至兜底作用。改革是革命者的自我革命。作为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站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高度,自觉识大局、顾大体,坚决不为一时一己私利而“各行其是”。要以最大热情、最好状态、最强干劲儿投身改革,积极主动落实各项改革任务,不折不扣把改革方案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