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湖南绿色崛起新动力

发稿时间:2017-10-16 13:09:39
来源:湖南日报作者:唐婷 李红卫 苏惠

  两型社会建设,是湖南的一张闪亮名片。

  担负国家使命、承载湖湘梦想,自2007年起,湖南先行先试建“两型”,矢志探索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为龙头,将两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奔跑——

  实施原创性改革100多项,两型采购、两型示范创建、两型标准体系、城乡环境同治等改革经验上升为全国经验;

  圆满完成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阶段性目标任务,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公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50多项“国字号”改革试点花落三湘;

  ……

  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绿色,成为湖南发展“主色调”;“两型”,成为湖南绿色崛起新动力。

  改革先行,机制成型,构建两型社会建设创新体系

  三湘大地,峰峦林立、河湖密布,森林覆盖率达59.64%。生态就是生产力。以建“两型”转方式促发展,为全国闯出一条新路,是湖南的机遇,也是湖南的担当。

  在先行先试中,湖南严格按照中央批复的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城市群区域规划,坚持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圆满完成了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第二阶段目标任务,实现了第三阶段良好开局。

  “我们突出抓治理、建‘两型’,生态建设卓有成效。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建设积极推进,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长株潭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取得成效,加快推进‘一湖四水’综合治理,圆满完成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三湘大地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2016年11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对全省“两型”改革试验作出精彩总结。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强调,要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平台,全面推进长株潭试验区第三阶段改革建设,在全省全面建设两型社会,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省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率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机制是中央赋予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重任之一。以机制体制创新为突破口,精心做好顶层设计,我省已逐步探索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两型社会建设创新体系。

  立足“两型”,先后出台10个专项改革方案、14个专项规划、17个示范片区规划和87个市域规划,绘就了两型社会建设的“行动路线图”和“建筑施工图”。2015年,湖南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编制形成相关实施意见,打出生态文明改革的“组合拳”。

  颁布实施长株潭区域规划条例、湘江保护条例、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标识等20多项法规规章,为试验区改革建设护航。

  围绕“什么是‘两型’,怎么建‘两型’”,编制60多个标准、规范、指南,在全国率先建立两型标准体系,率先开展两型标准认证,开展两型示范创建。三湘大地,两型景区、两型企业、两型园区、两型村庄、两型学校如繁花盛开,成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改革是试验区的根与魂。实施原创性改革100多项,蹄疾步稳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产业准入退出提升、排污权交易等“十大重点改革”,形成51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改革创新案例。

  在全国首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体系,推行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资源、生态等“两型”指标在政绩考核中的份量不断加码。一旦造成严重污染,“企业摘牌子、老板戴铐子”,官员也要“摘帽子”。

  从顶层设计到实际行动,从规划蓝图到发展亮点,两型探索步步深入,两型改革风生水起,对湖南改革创新发展产生了深刻变化和深远影响。

  产业转型,提质升级,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大力发展两型产业,打出一套“加减乘除”的组合拳,推动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湖南奋力趟出一条传统工业化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做“加法”,一批批两型项目火热上马,拓展产业新空间。

  两年前投产的上海大众汽车长沙工厂眼下已进入满负荷高节拍生产中,工厂上半年完成产量11.9万辆,同比增长67%。这不仅是湖南迄今最大的实业投资项目,也是两型项目的典范,工厂自动化程度、节能环保程度、每万元产值的能耗以及总体的制造技术状态,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几年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网、装配式住宅、汽车制造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在三湘大地催生出一股股经济新生力量,引领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做“减法”,加快落后产能退出,坚决不要带血的GDP、黑色的GDP。

  2016年8月12日,湘潭。一纸关停封条,牢牢地贴在华菱旗下中冶湘重的电炉操作系统上。这个年产钢锭50万吨却高额负债的“僵尸企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湖南钢铁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全省先后对19个工业行业700多户企业的落后产能进行淘汰,长沙坪塘、湘潭竹埠港全部关停退出重化工业企业,株洲清水塘已关停、搬迁企业81家。“十二五”时期,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电量、用水量分别下降15.4%、21.9%、12.6%。

  做“乘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老树发新芽”。

  建“两型”并不等于另起炉灶,传统产业经过改造也能升级为两型产业。湖南最大省属国企、钢铁旗舰华菱集团聚焦高精尖产品开发,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技术改造、质量改进、挖潜增效,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转型之路。今年1-7月,华菱集团产钢1112万吨,实现利润21.35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近年来,湖南不断加大机械、石化、食品、有色、轻工、建材、陶瓷、花炮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转变。

  做“除法”,严把两型审批,严格项目准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发生。

  设置产业准入绿色门槛。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等准入门槛,要求凡新上项目必须达到“两符三有”标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减排要求,有市场、有规模、有效益)。近年来,我省先后否决达不到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500多个。

  在全省推广新能源发电、重金属污染治理、脱硫脱硝、绿色建筑等十大清洁低碳技术;在全国首创政府两型采购,覆盖171家企业、793个产品……政策激励与倒逼并举,让老产业焕发新颜,新产业生机盎然,共同熔铸成湖南发展新动能。

  在湖南,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沿湘江而立。治湘江,首治产业。从水污染综合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到重金属污染专项综合治理,再到省“一号重点工程”,湘江治理打出一系列“重拳”。近年来累计实施重点治理项目1740个,淘汰关闭涉重金属污染企业1182家,退出2273户规模畜禽养殖场,治污成绩斐然:湘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鱼类资源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

  生态型、集约式、现代化,城市群发展形成新模式

  2017年9月3日,美丽鹭岛厦门迎来举世瞩目的金砖国家峰会。

  当天,湖南长株潭绿心区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获得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20亿元人民币主权项目融资贷款,这是迄今为止,湖南利用国外贷款金额最大的一个项目。

  生态绿心是长株潭三市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湖南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重要标志。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多年来,湖南将绿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89%的面积禁止和限制开发,先后出台绿心地区总体规划和保护条例,地方立法保护一片绿地,开全国先河。

  层层签订绿心保护责任状,大规模复绿护绿,补齐生态欠账;覆盖全域的“天眼”系统,通过卫星紧盯绿心范围内每一块土地的变化、每一起破坏生态的行为;执行最严格的产业准入,数十个工业和房产项目被否决……省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管委会负责人说,几年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保护走过了艰难不易的历程,为提升城市群生态功能作出了积极贡献。

  摒弃“摊大饼”式的城市群发展路径,按照紧凑布局、生态隔离、生态服务的组团式理念,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逐步探索出生态型、集约式、现代化的城市群发展新模式。

  长沙率先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获评“全球绿色城市”等多项绿色荣誉。株洲突出转型升级发展,实现由“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到“全国文明城市”的蝶变。湘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荣获“全国污染减排与协同效应示范城市”等称号。一个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在湘江两岸节节生长。

  长沙、株洲、湘潭,是湘江串起的三颗“明珠”。多年来,长株潭一体化步伐从未止步、始终前行。

  探索突破行政区划界线的分工合作机制,加快城市群规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一体化进程,实施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强力推进“三通四化”,实施公交、社保、健康一卡通,交通、户籍、信息、地名一体化,三市形成半小时通勤圈。特色产业园、轨道交通、湘江风光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了长株潭一体化的“升级版”。

  每天,这片土地上精彩不断。几年间,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宽带中国”长株潭示范城市群等“国字号”平台成功获批,长株潭改革试验的“金字招牌”更加突出,全省核心增长极效应凸显。2016年, 长株潭三市以占全省12.8%的土地,实现了全省43.8%的GDP、40.3%的地方财政收入,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7.7%,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重要引擎。

  融入日常,融入生活, “两型”阳光温暖民生

  “两型”是最大的民生,建“两型”就是惠民生。

  金秋时节,行走湘江风光带,漫江碧透、红叶胜火。人们或在江边适意闲步,或在广场载歌载舞,一派宁静祥和。

  甘甜的水质、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这是人们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朴素愿望。几年来,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民生改善,让人振奋。

  “两型”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巨变。全省经济发展逐步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5年来,作为试验区核心的长株潭三市,GDP总量大幅增长,能耗却降低近一半。2016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9.64%,名列全国第五,14个市州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293天,同比上升3.3%。“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成为湖南人的共同感受。

  “两型”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巨变。通过两型创建,两型理念、两型技术、两型文化走进机关、企业、家庭、城镇、乡村、社区、学校、景区,走进百姓生活。两型生活、消费方式渗透进人们的衣、食、住、行。全省两型示范创建单位和项目达到1000多个。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片社区”,全省数百万小学生踊跃参与“争创两型小先锋”活动,1000多万青少年积极参加“跟随大雁去迁徙”、“地球熄灯一小时”等两型主题活动。

  对许多湖南人来说,两型不是一个空洞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在城市,出行租赁自行车,购物自备环保袋,下班拔掉电插头,下馆子打包剩余饭菜;在农村,洗澡用太阳能热水器,做饭用沼气,安装节能灯,垃圾分类放,蔚然成风。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正如国家发改委在评估报告中所指出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不仅带来了看得见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变化,也带来发展理念、生产生活方式等看不见的变化;不仅对当前湖南的转型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明显作用,也为未来湖南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具有决定性的基础;不仅是湖南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特色,也是全国实践科学发展的先行示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密码所在,这是7300万湖南人民的绿色期盼。

  到2020年,湖南将完成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第三阶段改革任务,向中央交出“两型”答卷。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部署,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美长株潭城市群,不断深化改革试验,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为全国生态文明改革和城市群建设探索更多经验。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