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旋律电影讲述最动人的中国故事

发稿时间:2017-03-15 13:33:56
来源:中青在线作者:何林璘

  近年来,一批以建国、长征、抗日、跨国缉毒等为题材,反映主流价值观、倡导正能量的主旋律电影,赢得了社会口碑与院线票房双丰收。今年两会期间,“主旋律”影视作品也成了文艺相关的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主旋律电影不是说教片

  被网友赞为“一碗心甘情愿干掉的爱国主义鸡汤”的2016年国庆档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获众多年轻人点赞,被称“从头燃到尾”,并斩获10亿元票房。影片表现了我国警方解开中国船员金三角遇难谜团,历尽万险跨国追凶的真实故事。它以一场国家行动,彰显了国家力量对公民生命的守护,讲述最动人的中国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导演陈凯歌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谈起该片时说,年轻人之所以喜欢《湄公河行动》,主要是因为有共鸣。“电影强调了中国人生命与国家利益的珍贵,无端侵犯中国人必遭法律惩治。这样的内容,年轻人看了肯定热血沸腾。”全国政协委员、编剧高满堂认为《湄公河行动》、《集结号》等作品反映了“主流生活”。它们并非是简单的宣传品、说教片,而是雄浑厚重,反映出大众关心的真实生活、真实情感。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也是众多文艺工作者认同的创作标准。结合这类作品,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赵宝刚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这些积极向上的、对人尤其是年轻人有益的、歌颂人类真情真意的、讴歌正能量的优秀影视作品,都应该属于“主旋律”。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一批关于革命史、党史、抗战、长征等题材的宏篇巨著问世,并被成功搬上荧幕银屏,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长征》、《云水谣》、《智取威虎山》等。它们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注重国家形象,倡导正能量。据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导演协会副会长尹力向记者说,当今每逢国家重要庆典,就有一大批主旋律电影出现。“每年700多部电影产量中,约有30至40部是主旋律电影”。

  影视作品有其艺术规律。 “如果拍得不好看,很多影视大家都不爱看。”赵宝刚表示,现在观众品位高、眼界宽。“喊口号、说大话的影片,不光是年轻人,大家也都不爱看。”他认为,当下主旋律影片的内涵,正随着文化多元化发展而更加宽泛和丰富。

  主旋律电影注重艺术表达

  主旋律电影到底能不能拍得好看?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导演协会副会长尹力答案是肯定的。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概念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提出。1989年的《开国大典》被认为是主旋律电影的标志性作品。

  记者同时注意到,几年前上映的《建国大业》最终票房达4.06亿,而后由刘烨、陈坤等众多名星出演的《建党伟业》最终票房也超4亿。其他影片亦票房不俗。《湄公河行动》更是斩获当年国庆档期票房冠军。

  尹力认为,拍好主旋律,最重要的是回归电影本身。“电影终究不是教科书,想了解历史可以看教科书。主旋律电影要回归艺术的表达。第一,要尊重艺术规律——即有好看的故事;第二,好的电影应该重情感,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第三,应该有语言风格、艺术风格的个性表达。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黄宏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要把精英作品和主旋律作品结合起来,同时又都要考虑市场因素。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如何推进主旋律电影更好地走向市场?尹力认为,要注重庄重严肃的内容和电影艺术元素相结合。“当然选择优秀演员加之艺术特效也是导演必须考虑的。”

  他以自己所拍摄的《云水谣》为例,“这部片子关注海峡两岸关系,也表达主流价值观。但我们在电影中紧紧抓住了爱情元素,加上人气演员的选择和艺术特技。反响就很不错。”

  高满堂也指出,关键在于商业属性的显现和电影手法的创新,“作品要更电影化、更全球化,只有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好,观众才能更多”。

  要了解年轻人 而非简单迎合

  在全国政协委员、原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看来,影视剧寓情于乐、寓教于乐,背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而教育也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内蕰在剧情和人物真实情感中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喊出来的”。

  正因如此,尹力认为,要想拍出好的主流影视作品,电影艺术家要沉下心来,尊重历史,尊重艺术规律,不浮躁,主旋律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

  艺术不在空中楼阁。“影视剧创作者起码要对当今社会、当今社会人们审美习惯有一种认知。”赵宝刚说,首先得了解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当今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文化欣赏习惯,要接地气。这样才能通过情节去引导和吸引观众,而不是简单迎合。”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著名主持人曹可凡也认为,创作者不能在创作过程中就开始想着去迎合观众,“作品至关重要的是先要打动自己”。

  “要得到年轻人的认可,就要在创作上了解年轻人,了解他们的审美、趣好和生活。”赵宝刚说,电影要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和反映年轻人的内心和生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