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关键核心技术有赖新型举国体制

发稿时间:2020-06-04 14:07:52
来源:理论网 作者:常滨海

  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时指出,要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可以看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这次会议,所研究的是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所提及方法方案是必定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方案。其中,新型举国体制的再次提出,为我国下一阶段核心技术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集中力量办科技创新发展的大事,极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举国体制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孕育而生。新中国成立之初,偌大的中国“一穷二白”。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可见,新中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化基础十分薄弱,核心技术发展严重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突破科学技术封锁的壁垒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国情,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后,这种造不成“铁家伙”的现象逐步缓解。例如我们的“两弹一星”,如若没有举国体制的制度安排,我们就搞不出“两弹一星”、掌握不了过硬的关键核心技术,我们就失去了国际影响以及国际地位,同时也就失去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的形成就是要服务于中国发展、服务于中国人民,其制度优势也逐步凸显,并持续深化。

  发展核心技术是中国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从“一穷二白”的百业待兴到新时代的百业繁茂;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短短几十年,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其执政能力,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承担了中国不断发展的历史重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越在关键时期,越能发挥出其重要作用。集中有效资源、科学统筹,“集中优势兵力”啃下科技领域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将不断改变世界,不断重塑国际竞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为中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路径。中国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中国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样的体制下,都必将实现。

  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型举国体制主要在“新”。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政府配置资源为主导向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转变。传统举国体制主要靠财政支持,政府在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上相对较弱。新型举国体制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指导,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产业政策等有效手段引导市场,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形成有效竞争,使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例如我们航空航天领域不断开放,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形成新的发展模式。二是更加注重目标实现与经济效益并重发展。传统举国体制更加看重目标实现,核心科技成果与经济效益转化率较低。新型举国体制是注重目标实现与经济效益融合发展,既要保证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同时注重投入与产出,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发展格局。三是注重技术链与价值链的相互作用。传统举国体制更为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既注重技术链,忽视价值链。新型举国体制注重技术链与价值链的双轨并行。既注重技术发展前景,又注重实际应用价值,紧抓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例如我们的高铁技术,既是满足于人民出行的公共产品,同时也作为商品出口到全世界。

  人类社会发展浩浩荡荡几千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在“梦工厂”里用模具复制出来的。换而言之,任何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都是内生动力起关键作用,任何一个国家谋求发展的初心都是回应本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新型举国体制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发展的一枚“金钥匙”,在新的历史阶段,需要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制度安排,才能有效承担历史重任。要把新型举国体制放到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历史洪流之中,才能正确认识其价值所在,集中力量办有益于中国发展的大事,就会形成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强大合力。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