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回顾当前宏观经济好转的最大亮点

发稿时间:2017-08-16 22:24:01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小广

  今年上半年,我国多数宏观经济指标继续稳中向好,前期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经济止跌企稳的态势愈加明显,其中就业持续稳中向好是最大的亮点。

  总需求增长回升 供给结构优化

  今年一季度GDP增幅比去年全年回升0.2个百分点,二季度继续保持这一平稳回升态势,上半年GDP增长6.9%,经济稳中向好的形势进一步巩固。

  一是总需求企稳回升,投资回升、出口大幅增长,消费平稳增长。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民)同比增长8.6%,比去年全年增幅回升0.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长7.2%,比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连续四个季度回升。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15%,比去年显著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10%以上增长。

  二是工业增速明显加快,企业效益明显改善。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均加快0.9个百分点。受PPI由负转正且迅速回升的影响,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改善,1-5月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2.7%,比上年同期加快16.3个百分点。

  三是就业形势进一步向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增加18万人,实现了全年预期目标的66.8%。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走低, 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四个月低于5%。

  四是物价总水平稳定,PPI高位持续回落。1-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4%,涨幅与一季度及去年同期均持平,物价稳定态势明显。各月核心CPI(除食品和能源)在2.0%-2.2%之间波动,处于温和增长水平。1-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长6.6%,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和6月份PPI同比增幅均为5.5%,趋稳的态势较为明显。

  五是结构优化升级,新动能继续增强。经济结构高级化继续推进:服务业持续快于工业,成为拉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比第二产业快1.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到54.1%;制造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5%,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2个和4.6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继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5%和22.3%,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2.9个和13.7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60%,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4%,比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高30.7个百分点,消费正在代替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引擎。

  新动能持续增强,一方面,新主体不断涌现,随着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的创业激情,目前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已突破1.6万户;另一方面,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继续快速成长,“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线上线下加快整合,网络销售和快递业的快速发展反映了互联网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28.6%,增速快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8%。快递业务量增长30%左右。

  就业持续向好是宏观经济转好的最大亮点

  稳增长、调结构,最主要的目标是促进就业结构升级和增长,从而促进经济向更高端迈进,实现质量效益型新常态增长。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就业这一最大民生,从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到鼓励“双创”,再到营改增改革的全面实施,在宏观政策上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等,使我国就业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也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就业稳定增长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

  不久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向G20提交了首份《G20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技术性评估报告》,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生产率增长及高水平就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国家行政学院就业形势研究课题组所做的就业大数据监测结果也支持上述判断。我们的大数据监测就业方法是:以25个招聘网站的大数据为基础,从求职总活跃度、5%最活跃人群求职活跃度、点击率最高人群的分布(高概率失业率)和重点区域求职活跃度等四个方面,监测失业动态。

  大数据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3月份25个主流招聘网站求职总活跃度(指招聘网站每天访问次数除以每天的访问人数,求职活跃度反映就业趋势,其与失业率呈正比,求职活跃度越高,意味着失业率越高,相反,意味着失业率下降)达到最高值,月度日平均点击数高达18.92,4月份开始逐步下降,中间有一个春节因素的强烈干扰,但总体趋势是逐季稳步下降。今年5月份和6月份分别为15.32和15.02,比2013年-2016的平均线14略高,但比2016年最高点显著下降,表明我国失业形势在持续向好,且处于多年来较好的状态。我们监测的另一组数据高概率失业率(每天点击数最高的人群即失业概率最高的人群占比的变化)显示就业形势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显,2016年3月高概率失业率曾高达7.1%(未做季度性调整),至今年4月份降至4%,5月和6月继续下降至4%以下,6月仅为3.7%。

  我国就业形势持续向好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经济规模效益导致就业效率提高,主要表现为GDP增长拉动的就业人数增加。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GDP增长1个点平均拉动就业100万人;“十二五”则提高到平均170万人,2016年则超过了190万人。就业效率提高与第三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有直接关系,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平均要高出第二产业20%。2016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1.6%,高出第二产业11.8个百分点。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了就业空间。以商事制度改革、“营改增”为重点的税收制度改革等,使创新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既增强了市场活力,又扩大了就业容量,是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因素。2016年日均新增企业户数1.5万户,同比多增了3000户,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到了40%。2017年5月,每天新登记企业更是达到1.8万户。

  三是新业态创造的就业机会显著增多。数据显示,对就业吸纳作用最强的,是基于互联网平台所产生的一些新业态。中国政府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每天新增1.5万户以上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各类创新主体携手合作,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使就业动能不断增长,就业形态呈现多元化,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不断显现。

  大学生就业“难中有喜”

  从就业的角度,中国有两个重要的就业季。春季,就是民工返城季,农民工找工作难易成为了经济运行快慢的重要指标,而进入第二季或夏季,便是大学生毕业季,许多人称之为大学生“最难就业季”。在人们的预期中,今年应是最难就业季的“老大难”。但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今年的就业形势明显好于去年,大学生就业“难中有喜”。

  首先,总体就业形势明显好转,使大学生就业机会增多。尽管五月份受大学毕业生规模创新高的影响,25个主流招聘网站点击数和总访问人数均有所上升,但求职活跃度不升反降,说明求职多而就业供给也较多,大大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

  其次,大学生就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亮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有近一成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慢就业”(延迟就业)。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95后走出校园,他们对就业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也更加青睐工作与兴趣的结合。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毕业生感知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又不愿屈就不喜欢的工作,因此选择了慢就业。另一个亮点是,科技行业成为就业黄金区。互联网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许多大学生选择了创业和“零工经济”等新的就业方式,这是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但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问题仍值得高度关注。目前大学生毕业所学专业集中于工、管、经类,2016年有42.09%的高校毕业生为工学类,接近半壁江山,其次为管理学类,占24.97%,再次是经济学类,占11.80%,三类合计占78.86%;毕业生人数最少的是军事学、哲学、历史学等。这反映出中国文科发展的滞后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文科中,人们过多的偏好于选择管理类和经济类,而出乎预料的是,排在就业难度指数前三位的是经济学类、管理学类、文学类,这三大类专业的毕业生都已经供过于求,就业相对困难。而医学类学生供不应求,扩大医学科的招生应在政策上予以重点考虑,对缓解“看病难”问题意义重大。

  另外,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来监测、预测就业需求结构变化,引导大学生在选学专业上更加合理,努力从就业前端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