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重磅发布

发稿时间:2022-10-17 15:02:25
来源:科学出版社

   《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由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多部门近100家单位700余位专家编写,主要由“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影响、风险与适应”“减缓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四个部分组成。本报告全面、系统地评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相关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研究成果,准确、客观地反映了我国2015年以来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报告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工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合作与气候治理体系构建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本书可供中央、地方和国家各级决策部门,以及气候、气象、经济、外交、水文、海洋、农林牧、地质和地理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人员参考使用。

本次报告得出了一系列重要评估结论,对支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重大决策和相关政策、措施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一方面,明确我国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升温速率高于全球平均。例如,我国降水时空分布差异大,强降水事件趋多趋强,面临洪涝和干旱双重影响;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热浪对沿海地区负面影响显著;增暖对陆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正负效应兼有,我国北方适宜耕作区域有所扩大,但高温和干旱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更为明显;静稳天气加重雾霾频率,暖湿气候与高温热浪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传染病传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重大工程运营产生显著影响,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海洋工程等的长期稳定运行应予重视。另一方面,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牵引下,本次评估也为今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总而言之,无论是实施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推进能源系统改革,还是加强气候变化风险防控及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都是必由之路,更是重要依靠。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为本书作序。

气候变化不仅是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当前国际经济、政治、外交博弈中的重大全球性热点问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结论显示,人类活动影响已造成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大气圈、海洋、冰冻圈和生物圈发生了广泛而迅速的变化。气候变化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干旱、洪涝、高温热浪等极端事件显著增加,对全球粮食、水、生态、能源、基础设施以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构成长期重大影响。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各国建立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为基础的国际气候治理体系,多国政府积极承诺国家自主贡献,出台了一系列面向《巴黎协定》目标的政策和行动。2021 11 13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6 次缔约方大会(COP26)闭幕,来自近 200 个国家的代表在会议最后一刻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并通过《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开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征程。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工作,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聚焦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成效,提前完成了我国对外承诺的 2020 年目标,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2020 9 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积极行动。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科学、客观的气候变化评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基础。2006 年、2011 年和 2015 年,科学技术部会同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先后发布了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决策提供了依据,为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中国方案。

为更好满足新形势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继续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和切实支撑,2018 年,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会同外交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14 个部门共同组织专家启动了《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力求全面、系统、客观评估总结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成果。经过四年多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这次评估报告全面、系统地评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相关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研究成果,准确、客观地反映了我国 2015 年以来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而且对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前沿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相关结论将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工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规划提供决策支撑,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合作与气候治理体系构建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我国是拥有 14.1 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艰巨任务,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还非常大,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一定不是平坦的,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过程也充满着各种艰难挑战和不确定性。

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快推进并引领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国的科技创新也必将为我国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技部部长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